最近,意大利服裝品牌Brandy Melville異常活躍,成為很受歡迎的少女服飾品牌。這個意大利品牌五年前來到美國,其在社交媒體策略高明、有針對性的產品研發俘虜了一大批青少年的心當然還有她們的錢包,他們的市場地位非常特殊:只提供一個尺寸,S小碼,他們的廣告標語寫著“這個尺寸符合大多數人”(one size fits most)。是歧視還是策略?這個時尚話題引起業界的廣泛爭議。
穿不下那個“理想”尺寸的女生都總被告知她們不夠好而受到歧視
快速瀏覽一下Brandy Melville的Instagram,它擁有龐大的粉絲,超過200萬的粉絲追隨這個品牌。該品牌只賣S號尺寸的衣服,不管是迷你裙還是高腰短牛仔褲,基本上就是一個尺寸。如果一個身穿普通標準的女孩是無法穿下Brandy Melville服飾的。飄逸的長金發,苗條的腰,細腿,大眼的白人女孩,是品牌宣傳的完美現象。無一例外的共同點就是她們都非常非常瘦,被輿論質疑是向美國青少年灌輸只有瘦才有美的審美觀。
Abercrombie & Fitch的CEO Mike Jeffries早前因“不希望肥胖人士到他店里購物”的言論遭消費者炮轟。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個品牌的策略。瀏覽Brandy Melville的網上商店,你會發現其中大部分褲子提供的尺寸都是小碼,可想而知,brandymelvilleusa品牌的所謂的口號“這個尺寸符合大多數人的人”是哪些人?Brandy Melville是極端的,不單單是它的瘦才是王道的心態。上一年Abercrombie&Fitch就因為它拒絕為大尺寸的女孩做衣服而飽受非議。換句話說,女性的尺寸平均水平尺碼都可以找到合適的衣服,但女性一旦多了2個尺寸就會被告知,“別吃那么多了”。
而少女們把上面這個信息比課本知識還牢記在心:其中超過一半的人使用不健康的體重控制方法,包括不吃早餐和吃瀉藥,迷戀追求Brandy Melville所暗示“大多數”的人已經有了的尺寸。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里,體型、性格、價值并沒有混為一談,也許是像Brandy Melville那樣的店可以共存在百貨商場和大碼店。但我們不是生活在那個世界,穿不下那個“理想”尺寸的女生都總被告知她們不夠好而到歧視。
拒絕太瘦的模特參加,這給了崇尚“骨感”的模特界沉重一擊。30%的報名者將因此失去走上時裝周T臺的機會。
灌輸只有瘦才有美的審美觀是狹隘的,權威時尚雜志《Vogue》帶了個好頭,曾經發表了有關其模特的聲明:過瘦的模特將不再出現在它的頁面上。根據康德·納斯特國際出版公司公布的聲明,全球各地的《Vogue》雜志的19名主編共同約定,要推出健康模特的形象。他們同意“不在知情的情況下與16歲以下或看起來患有厭食癥的模特合作”,并表示他們會要求星探在拍片會、時裝秀和廣告活動上檢查模特的身份證件。
雖然有大量的批評,Brandy Melville也有其捍衛者和超級粉絲,有商業內幕說,這是少女們心中“排名第一最想穿的衣服”。最普遍的防御,我看到的是套用,“如果有大尺寸的商店存在,那么小尺寸的商店存在也是合理的。”正如一位評論者所說的那樣,“我不會因為Torrid沒有我的尺寸而感覺被羞辱了......我會去別的地方。”
但是,這忽略了一點。是的,女生的身材比理想化的較大和較小都可能面臨的挑戰和帶來不安全感。但Brandy Melville不是為那些過于骨瘦如柴以致無法在普通商店選購衣服的女孩而設的專門店。尺寸00,0和2可以在大多數青少年商店中找到。你可能可以看到他們在展架上,不夠6秒到8秒后他們就會消失。大碼店的涌現源于需求的旺盛——某些女孩在普通商店找不到任何衣服,因為賣場不會出售她們需要的尺寸的衣服。再加上提供尺寸的商店可供那些大于普通尺寸的女孩的選擇很少,往往都是難看或不合身的衣服。0號的青少年根本沒有這個問題。
Brandy Melville非常善于迎合目標人群。狠狠的抓住了機會。該品牌的產品研發策略是聰明的:根據Racked采用一組大約20歲的少女進行頭腦風暴的灌輸新概念,并提供對現有設計的反饋,該店設法完全切合他們的客戶需要。但在另一面,這種策略可以創建一反饋數據,忽略如何排他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排斥。該公司重視社交媒體營銷,以此代替支付廣告費用,通過數據分析知道它的客戶在哪里和如何跟她們溝通。
Brandy Melville只賣一個S碼,獲得爭議話題在營銷上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讓他們認識到,有許多其他的女孩也是他們的潛在客戶那該多好,不過那有這么多兩全其美,也許就失去了我們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