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那一年春寒未消的3月,在創意十足的北京798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會議室,時任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王慶與中國紡織報社社長童之琦之間的一次會晤,開啟了一個讓中國創意具有持續生命力的策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與中國紡織報社共同主辦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
在2009年3月29日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啟動之前,關于建立中國在職時裝設計師創意平臺的設想已醞釀了一年之久。
在那一年春寒未消的3月,在創意十足的北京798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會議室,時任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王慶與中國紡織報社社長童之琦之間的一次會晤,開啟了一個讓中國創意具有持續生命力的策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與中國紡織報社共同主辦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
也在那一年的春天,在北京CBD一座鬧中取靜的小樓里,中國紡織報社一群長期關注中國創意、長期跟蹤中國國際時裝周的記者們在大賽組委會的授權下,整合了幾乎整個產業的資源,為首屆大賽的順利起航殫精竭慮、出謀劃策。
同一時段,遠在千里之外的國際紡都——紹興縣,一個關于中國紡織服裝創意產業的設想已經到了實施階段,他們為整個大賽提供了雄厚的產業支撐和創業支持。
持續成功舉辦3屆之后,在2012年年初,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被正是更名為“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從此走上了更加專業的國際化之路。
2012年10月27日,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的決賽將于國際紡織之都——紹興柯橋舉行。這將是這個年輕、活力四射的專業賽事在業內的第4次集中爆發。
這4年間留下了許多關于此次中國創意可圈可點的足跡:
2009年3月29日,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啟動,業界把這一天命名為中國時裝創意日。在這一天,著名服裝設計師、各路商界名流、知名服裝企業家都慕創意之名,用了一整天的時間來集中探討中國創意。同日,首屆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的新聞發布會在北京798不拘講堂正式拉開帷幕。在這個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專屬新聞發布場地中,整個會場被業界的媒體和設計師擠得讓眾人驚嘆有了“爆場”的感覺。從2010年開始,每年的3月,這個賽事的啟動地移師到了北京飯店,并都成為當年中國國際時裝周活動日程表中的重頭發布。
2009年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一個以賽事為名的特裝展區出現在設計師創意集中區內。在她的周邊林立的是眾多業內大師的個人品牌展示。在4天的展會中,上萬張賽事手冊和報名表被絡繹不絕的南北圈內人領走。
的確,這個由專業時尚組織、權威專業媒體和享譽中外的重量級產業集群、專業市場合力打造的創意賽事,讓人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憧憬,也包含了參與其中的沖動。現場,一位中國知名設計師當即向組委會報名表示要參賽,并且直指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金獎。
2009年5月9日,在紹興柯橋國際會展中心二樓的會議室中,一場面料企業家與知名服裝設計師間的時尚創意探討進行得熱火朝天。正是緣于前期的預熱以及設計師們與柯橋面料企業多年的商業往來,讓在座的人們聆聽了一場暢快淋漓的關乎行業上下游的思想碰撞。“現實面前,本土企業在確立設計功能時,最易將目光滯留在產品的層面。中國不乏以單個產品到國際上拿大獎的企業,但卻缺乏一家能夠持續推出在設計上具有創新性產品的公司。原因在于單個產品的設計可以因為擁有某個優秀設計師而產生,但只有穩定的制度、流程和創新生態系統,才可能持續不斷地創造超越實驗室產品的創新性產品。”一位專家在會議后感慨道。而在接下來的2010年~2012年的5月,每一年的柯橋春季紡博會上,都會有四五十余位的服裝企業家、設計師,因創意之名,為對接之實,會聚于此。4年所累積的數字已超過200大關。
2009年7月28日,首屆大賽的初評工作如期舉行,經過專業評委公正、認真地篩選,以及千余名職業服裝設計師選手的激烈角逐,30名入圍選手名單新鮮出爐。正是由于這個賽事的高起點,讓在職的設計師找到了區別于其他賽事以學生為主力軍的創意爆發點。在此后的3屆中,無論是參賽人數還是參賽質量年年都呈現出提升超越的態勢,而每年的8月亦成為業界獲取年度創意人物榜單的重要節點。
時至2012年,本屆大賽的報名作品已達到1650份,其中來自專業設計師的稿件更是突破了500份大關。4年間,共計近千家知名服裝公司和服裝設計師工作室參與投稿,其中吳海燕、武學凱、王玉濤、陳聞、凌雅麗、蔡美月、鄧皓、王培娜等一批享譽業界的知名服裝設計師均親自指導工作室的年輕設計師、學生參與大賽;美特斯·邦威、李寧、安踏、特步、舒朗、凱喜雅、際華、漢帛、卡爾丹頓等眾多本土知名服裝品牌的成熟設計師、企業的設計總監參與其中。
創意本無國界。在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的舞臺上,參賽選手亦是來自不同國家。其中既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的亞洲時尚聯盟的新銳設計師,也有來自英國、德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的設計新秀。在今年的舞臺上,在美國、法國已設立自己工作室的設計總監也將出現在決賽的舞臺之上。
2009年8月15日~16日,2009中國職業時裝設計師創意設計大賽的30名入圍選手以及部分服裝企業的設計總監集體來到紹興中國輕紡城。在為期兩日的服裝設計師與面料企業的“相親活動”中,設計師們由衷地感慨:“這次零距離的對接會,不僅可以為入圍作品挑選合適的面料,更為我們日常工作所需的面料找到提供商,可謂一舉兩得。”2012年,賽事組委會還增加了選手問卷調查環節,將供需雙方的需求進行配對,讓商務對接更加的有效與直接。
2009年10月25日晚,隨著百余只鳳尾蝶的漫天飛舞,作為企業老總、設計總監的涂波斬獲了8萬元的金獎。隨后兩年中的那一時刻,一屆屆獎項的推出,讓業內領略了年度創意頭號人物的風采。
獎項的設置無疑是吸引英雄競折腰的賣點,但8萬元的獎金在目前中國服裝設計大賽的金獎記錄中并不是最高的,它的高級別表現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專業高度,表現在以中國紡織報社為主的主流媒體的推廣高度,表現在紹興縣政府提供的產業及創業平臺的高度。
4年間,大賽的商業模式打破了通常評價大賽的標準,以往一個大賽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主辦機構、參賽數量、作品水準、評委陣營、宣傳攻勢……唯獨缺少了對于獲獎選手的再塑造功能,而此次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幾乎具備了所有成功大賽所應具備的高度和功能。
2012年10月26日,在那之后,誰將領“秀”中國時裝創意或許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讓籠罩在不確定因素下的行業,看到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