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金色彩片的漫天飛舞, 2012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決賽在國際紡織之都——紹興柯橋收官。那一天是這個年輕、活力四射的專業賽事的第4次集中爆發。在這個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中國紡織報社主辦,紹興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國內高級別專業賽事的決賽中,共有28位設計師攜160余套創意作品進行終極比拼。
最終,來自浙江凱喜雅服飾有限公司的設計師胡三三斬獲獎金為8萬元的金獎,武漢紡織大學教師馮玲玲、北京曬客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于西子分獲銀獎,中華女子學院畢業生閆冬梅、惠州學院黎柏良、江西服裝學院閔悅工作室設計師閔悅、張亞東分獲銅獎。
2009年首屆舉辦的賽事一經亮相就成為2009中國國際時裝周以及2009柯橋紡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紹興紡織企業零距離的接觸,讓創意的萌芽在柯橋的紡織產業上破土而出。歷經4屆賽事的不斷推廣、提升,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無論在影響力、參與度還是參賽選手的水平方面都有了進一步提升。如今大賽羽翼日益豐滿堅實,同時緊跟行業形勢的轉變,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
2012年,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讓本土紡織服裝行業面臨了空前的壓力,局勢之變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市場需求的波動,而產業要提升、品牌要發展,離不開創意與科技的發展,也離不開渠道模式的創新。“創意創造價值”已不是一句空話,會為擁有自主設計研發能力的紡織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為此,時刻關注產業的大賽主辦方將本屆賽事的主題定為“重構與共生”,希望參賽的時裝設計師在產業與商業發展的背景之下,在作品創作中進行破題。
據悉,隨著賽事推廣力度的加大以及口碑營銷的傳播,本屆參賽稿件數量比去年增加了260余份,達到1650份。另外,國內選手的層次不斷提升,大賽不僅吸引了國內30余所專業院校本科高年級學生的參與,還吸引了眾多碩士研究生以及專業教師投稿;同時,國內眾多知名設計師工作室紛紛推出新銳設計師代表參賽,漢帛、舒朗、卡爾丹頓、特步等多個國內知名服飾品牌的設計師也踴躍參賽、一試身手。
創意無國界。在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的舞臺上,參賽選手來自不同國家,既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的亞洲時尚聯盟的新銳設計師,也有來自英國、德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的設計新秀。在今年的舞臺上,在美國、法國已設立獨立工作室的設計總監也出現在決賽的舞臺。
自大賽創辦以來,組委會就開始利用網絡、微博等宣傳平臺進行賽事和選手的推廣宣傳,在本屆大賽的賽事官網和合作論壇上,網友的點擊率、選手投票量再攀新高。
4年間,大賽的商業模式打破了通常評價大賽的標準,以往一個大賽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主辦機構、參賽數量、作品水準、評委陣營、宣傳攻勢……唯獨缺少了對于獲獎選手的再塑造功能,而此次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幾乎具備了所有成功大賽所應具備的高度和功能。賽事的高級別更表現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專業高度,表現在以中國紡織報社為主的主流媒體的推廣高度,表現在紹興縣政府提供的產業及創業平臺的高度。組委會特別為參賽選手設立了時裝畫初選、總決賽設計成品走秀、時裝設計師與紹興柯橋面料企業對接、獲獎作品在中國輕紡城展示中心長期展示等眾多環節。
作為本次大賽的承辦方,紹興縣是全國商貿市場大縣之一,紡織是紹興引以為豪的產業,而作為縣內經濟發展引擎的柯橋中國輕紡城更是聞名海內外。近年來,中國輕紡城圍繞紹興縣委、縣政府“突出轉型升級、致力科學發展”的工作主題,通過改造升級,有形市場不斷擴容,一直“領跑”國內同類專業市場,成為全球紡織產品最齊全、交易最活躍和信息最集聚的專業批發市場。但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關因素的限制,因此,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輕紡城提升發展成為紹興縣“十二五”期間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近年來,紹興縣的各項經濟收入中,多了一個嶄新的字眼——“創意營業額”:柯橋創意產業基地正在積極打造“紡織面料創意中心”和“紡織服裝創意中心”,在被外界稱作“柯橋創意元年”的2011年,僅該基地內100余家企業創意產值就達到6100萬元,同比增長82%。“布城”柯橋,正在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創意”的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