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中國國際家紡設計大賽在南通揭榜之際,記者走進中國家紡集群重地——南通,感受了南通家紡的“藍印”藝術。
記者采訪的第一站是南通紡織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被譽為“中國紡織第一館”的江蘇南通紡織博物館成為南通港口經濟洽談、會中外客商們關注的“窗口” ,是中國民族紡織工業的發祥地,也是南通港口經濟的起跑點。南通紡織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自開館以來,接待了數十萬中外賓客,被譽為集歷史、科技、園林為一體的紡織“大觀園”。
中國家紡“大觀園”
南通紡織博物館始建于1979年,是我國第一座紡織科技館,它以動靜結合、物景結合、教育與科技結合的展覽形式吸引參觀者。南通紡織博物館全館占地1.8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 4500平方米,分主館與輔館兩大部分。
主館由6個展廳、藏品庫、辦公樓等組成。建筑采用中國民族廳堂形式。主館陳列由六個展廳組成廊廡,各廳之間以庭院分隔、廊廡相連。內有雕塑、壁畫、水池、噴泉、假山、花木點綴。可以從豐富的文物史料中看到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史。建筑采用中國民族廳堂形式,使參觀者兼得游園的情趣。
該館藏品中的文物、史料大部分是南通本地的,其中比較珍貴的有海安青墩出土的陶紡輪、張謇1894年中狀元的捷報、大生紡織廠早期的股票、賬本、商標及產品等。當代紡織品的標本是全國各廠獲得金、 銀質獎的產品。基本陳列有“中國紡織擷英”、“南通紡織史”、 “當代優秀紡織品標本”等。
館內的基本陳列展現了整個中國的紡織歷史,重點介紹了南通紡織的悠久歷史及以前手工紡織染布生產的演示、參與項目。花木掩映的琵琶湖、農舍、路亭、城門、古街、牌坊、鐘樓是該館的主要景觀。展品除了歷代紡機、產品、文獻外,還有19世紀末引進的一系列紡織機械。到此漫游,可增進對紡織歷史發展的認識,得到回歸自然的享受。
城里蕩漾古韻古風
南通紡織博物館藏有著名的藍印花布。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千變萬化、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藍印花布的紋樣圖案都來自于民間,反映了百姓的喜聞樂見,寄托著他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在題材和內容上,老百姓那種健康和質樸的心靈在民間藍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藍印花布真實地反映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和藝術積淀。
南通藍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品之一。由吳元新負責申報的“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通也被命名為藍印花布之鄉,這些榮譽稱號,與吳元新30多年來默默地在藍印花布領域不斷研究,堅持將傳統傳承了下來是分不開的。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始于明代,流傳至今。經過一代代民間藝人尤其是當代民間工藝家的不懈努力,從單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種面料的制品,從生活實用型走向實用、裝飾多種類型、從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會,達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輝煌。
走進南通紡織博物館,宛如走進一座五彩繽紛的紡織大觀園,這里集城墻、園林、古街、田園、廠房、校舍為一體,仿佛能把一部華夏民族工業史和多姿多彩的紡織文化盡收眼底。這里展示了華夏紡織之最:被《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稱為最早的“中國紡織工業和紡織教育先驅”的張謇先生;最原始最古老的手工紡織機;最早上市的民間紡織股票;最早的紡織企業南通大生紗廠,最早的紡織大學南通大學紡織科。
在南通紡織博物館的農舍田園區,展現在眼前的是四組不同風格的農家住宅和紡織陳列以及田野植棉、農舍紡紗布的現場織布演示,該場面生動直觀地再現了近代蘇北農村“家家紡紗,戶戶織布”的民俗風情。農舍田園四周有棉田、靛藍田,在果木成蔭、桂花飄香的農田和園舍里,織機之聲不絕于耳,置身其間,仿佛讓人聆聽到一曲曲悅耳動聽的紡織田園樂,領略到蘇北平原“土布之鄉”獨具魅力的田園風光。
走進通州城墻,便是通州城一條街,這里有仿建的10家店鋪與作坊,錢莊、染莊、布莊、紗莊、收棉莊等百年老店應有盡有,生動詳實地再現了南通近代“花紗布一條街”的歷史風貌。
這條古街處處蕩漾著古韻古風,建筑則保留了南通地方的傳統特色和風格,在這條古色古香的紡織古街上徜徉,仿佛能走進這古老而文明的南通歷史。走出古街,映入眼簾的卻是一派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南通港口美麗景象。
不能迷失的“藍白情緣”
時間:2012年08月28日來源:作者:
相關閱讀
- 2023’魅力東方中國國際內衣創意設計大賽開始征稿,邀您參賽!2022.12.01
- 征稿啦!2023’魅力東方中國國際居家衣飾原創設計大賽報名ing~2022.12.01
- “東大門杯”首屆大灣區時裝搭配師大賽正式啟動2022.06.07
- 七匹狼服飾——“狼”派氣息,鋒銳剛強!2022.05.13
- 感受數字與潮流的節拍,從深圳時裝周看時尚產業新趨勢2022.05.07
- “OFashion 2022”職業裝設計大賽2022.01.12
- “OUE城市守護者”攝影大賽2022.01.05
- INXX“破竹”潮流文化體驗降臨青城山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