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的選擇
與過去的裁縫時代不同,高級定制是為一個人設計出符合這個人個性和氣質的服裝,這其中包含諸多創意。
高黎明對于自己考高級技師時的杰作很自豪,"我當時做的那件衣服做了不少創新,西裝右邊的袋我用緞子面做的,和衣服的面料形成視覺差,衣服由直擺創新為圓擺"。這樣的制作是青年裝和西裝的結合,很有新意。
時代在發展,服裝也在適應社會和消費者的需要而變化,高黎明經常去國外的服裝服飾展覽參觀、琢磨。"男裝做突破很難,可以在肩部、兜等部位做些小幅度的細節變化,生活中人們還是能接受的。有的年輕人喜歡休閑裝,這也可以在款式面料等方面做些創新設計。至于一些大跨度的創新,不見得為消費者接受。"高黎明表示,他把西裝和燕尾服結合起來創新的男裝,衣服后邊比燕尾服短些,比西裝長些,但是這種創新并不為消費者接受,就只能作為舞臺裝。
"我們做出一部分調整,就是讓過去的東西更好地適應現在,而不變的、一直傳承的就是服裝制作嚴謹的態度,必須按照傳統的工藝去走。以前師傅是這樣說、這樣做的,到了我們現在的要求還是這樣,實質的東西不能變。"
不賺快錢 看重回頭客
作為主管業務的副總,北京紅都集團公司史海燕也一直在實踐中思考和總結國內服裝行業面臨的問題,"很多企業為了走量,為了要利潤,跑得太快了,往往忽略了細節,因此有的服裝企業興起很快,衰退也很快。做高級定制,要跳出這種工業化思維,不僅是賣一件服裝,而是讓顧客有高品質生活的體驗,要讓經典成為時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標準'。"
據了解,在紅都定制一件衣服,價格從兩三千到三五萬元不等,如果采用特別高端的面輔料,加上完全手工縫制,價格會更高些。"與同行業中橫向比較,按紅都這樣的品牌價值與品質,價格并不算貴。"史海燕說
在史海燕看來,高級定制不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他們更看重顧客的忠誠度。史海燕舉了一個清華大學教授的例子:老教授20多年前出國交流曾在紅都制衣,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現今,再次出席重要場合,第一想到的便是再去紅都做套衣服。老教授看到現在的制衣價格比十幾、二十年前高了不少,不禁有感而發"衣服做得是好,就是價格有點貴"。看到老教授的信任,史海燕也為之動容,特意為老教授申請了優惠折扣。"在紅都,有七成的顧客都是像老教授這樣的回頭客。"
針對不同客戶"定制化服務"的體驗式消費,使紅都在高端人士間構建起長期信賴的品牌認同感,同時他們也將眼光放在了社會的年輕精英身上,希望通過個性化定制的理念推廣,使定制理念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多年后,當他們成長為各領域的領軍人物時,還是會對紅都擁有充分的信賴感。史海燕的話似乎道出了紅都品牌目標的戰略眼光。
毫無疑問,高級定制如今已經成為服裝發展的新趨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地攀附趨勢、追求利益,而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做好產品,才能更長遠地發展。"史海燕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