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總在尋找新的經濟和文化熱土。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線時裝屋紛紛將目光對準了韓國,更準確的說,是首爾。
今年5月,先是老佛爺Karl Lagerfeld在首爾舉行了Chanel 2015-2016度假系列發布秀,另一家奢侈大牌Dior緊跟著開出了6層高的清潭洞門店。隨之而來的各國媒體、時尚人士和影視名流讓這座城市的時尚度瞬間飆升。
旗下擁有Dior、Louis Vuitton的奢侈品集團LVMH索性直接投資韓流文化。旗下的私募股權基金L Capital在去年8月向演藝娛樂公司YG Entertainment投資了8000萬美元。后者的簽約藝人包括演唱《江南Style》的“鳥叔”Psy、G-Dragon。
這些韓流巨星可以說是流行趨勢的制造者。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女主演全智賢腳踩的一雙625美元Jimmy Choo在亞洲賣斷了貨,就連傳聞中她曾涂過的Yves Saint Laurent唇膏也迅速風靡中國。
“全球奢侈品牌開始意識到,韓國流行左右著整個亞洲。”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負責人Lie Sang-Bong說道:“曾經偏愛香港或者新加坡的品牌從3年前開始轉向韓國。”
時尚評論家、Vogue時裝編輯Suzy Menkes也趁著勢頭將首爾選為下一屆康泰納仕全球奢侈品峰會的舉辦地。“我發現,奢侈品牌把韓國,尤其首爾視為中心,人們都來這里購物。”她說道。
雖然從體量而言,韓國的奢侈品市場規模僅為106億美元,遠不及中國的185億美元,但二十年的經濟飛速增長讓這里成為繼印度、中國內地和香港之后第四大增速最猛的奢侈品市場。
其中,中國和日本游客功不可沒。韓國旅游局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訪韓中國游客同比激增41.6%,達612.7萬人次,為韓國帶來的經濟效益高達18.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55億元)。今年7月,韓國官方在宣布MERS疫情(國內中東呼吸綜合征)結束后,中國游客再度“承包”韓國各大免稅柜臺。樂天免稅店的官方數據顯示,9月銷售額同比已經漲了90%。
除了韓國本土和周邊國家強大的購買力之外,韓國不斷崛起的本土設計成了全球大牌聚首于此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10月結束的首爾時裝周上,主辦方不僅邀請到了歐美各家媒體和買手,還特意在東大門設計廣場舉辦了一場回顧展,慶祝本土設計師Jin Teok從業50周年。這位韓國當代設計先鋒不光光是巴黎時裝周的常客,還成立了首爾時尚設計師協會,以扶持年輕設計師。
盡管如此,走上T臺的本土設計師品牌無論成熟與否,其知名度一旦出了亞洲地區就直線下降。界面之前曾采訪過于英美個人品牌WOOYOUNGMI的首席運營官Caroline Kim,她告訴我們:“韓國高端品牌其實是很有潛力的,但它們總是只把精力放在國內市場,沒人向外探險,而且它們了解的也只是韓國顧客。”
這片尚未開發的沃土通過業內人士口耳相傳,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買手。奢侈品電商Netaporter在今年年初簽下了總部位于首爾的街服品牌Stevie J and Yoni P (SJYP) 。買手Linda Ayepee給出的理由是:能在當中看到土生土長的設計才華,而她在不久前又挖掘出了一個韓國品牌。
供職于英國奢侈品電商Matchesfashion的買手Natalie Kingham飛到首爾時裝周后發現:“這里就是個大都會,街上的行人很會穿衣服,當地也具備驚人的設計潛力。”
用本土設計師于英美來說:“韓國人對于嘗試新鮮事物無所畏懼,而且年輕一代對于流行趨勢非常敏感。”甚至可以說他們相當急迫。也正因此,快速消化與果斷舍棄成為韓國時尚界的獨有特色。東大門24小時急速生產模式就是最好的寫照:只消提供明星照片,第二天你就能拿到連夜趕工制作出的同款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