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夕陽產業”的高級定制禮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唱衰一次,曰“高級定制已死”。鑒于編輯我已經連續唱衰它數年了,寫了不少諸如“高級定制走下神壇”、“高級定制沒死,精致優雅死了”之類稿件……在2014春夏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全部走秀結束的檔口,我準備說點吉祥話:“高級定制不死”。因為我最喜歡的設計師、現任Dior設計師總監的Raf Simons在今年給出了一種重新看待高級定制的新思路:它是高超技藝的集合,這種高超只有穿著者了解,“不足為外人道也”。
作為“時尚界武林盟主”的高級定制界擁有著時裝的“武功秘籍”:博物館一樣的手工作坊、無人能及的超群手藝是一種“時裝絕學”。
“高級定制”是個什么東西呢?
這個法文叫做“Haute Couture”時裝系列,不是說,那種XX坊高級裁縫按你身形給你縫個大禮服、然后買你個天價就算完事的東西;也不是Louis Vuitton這種“國際大牌”按照你個人尺寸給你改了件衣服就“定制”了。
“高級定制”是需要“組織認證”的,就像當黑手黨需要完成一系列“組織條規”、堅決遵守“組織紀律”、經過“組織觀察”才能入會一樣。能被成為“高級定制”的品牌,必須滿足以下條例:
a.在巴黎有工作室,且能參加每年1月及7月由高級訂制服協會舉辦的女裝展示;
b.每次展示至少50件服裝;
c.常年雇傭3個以上專職模特;
d.各款式數量極少且大部分由手工完成;
e.需獲得法國工業部嚴格的審核批準
2014春夏高級定制裝周期間,這個“組織”的成員一共有21個,15個法國品牌得和6個其他國家的品牌,另外還有10家“邀請品牌”(本季有華裔設計師殷亦晴名列其中,而為國家主席夫人彭麗媛制作過時裝的女設計師馬可也曾經制作過“高級定制邀請品牌”“無用”)。
可見,“高級定制”是一場“少數派”游戲,注定只有“武林高手”才能參與。
時裝界的“武林高手”們是什么樣呢?
他們制作“昂貴”的衣服,更制作一種叫“奢侈”的東西。奢侈不僅因為它貴,更因為它有極致的面料和超群的工藝。這些頂級手藝是必須花30天手工工期才能完成的杰作,是“無人能及的手藝”,是宛如博物館的手工作坊壓箱底的秘笈。
那些“時尚界的武林盟主”擁有著時裝的“武功秘籍”:Dior擁有Vermont刺繡工作坊;Chanel擁有Massaro鞋坊,A.Michel帽坊,Lesage刺繡坊、Lemarie羽毛坊、Goossen金銀坊,Guillet裝飾花坊,Desrues鈕扣坊,Montex刺繡坊,Causse手套坊,Lognon褶裥坊,Lanel刺繡工坊……這些工坊中保留著幾百年來的珍貴工藝資料庫,無人能敵。
這些“秘笈”的傳承成為品牌代代相傳的基因密碼。2014春夏高級定制時裝周期間,Dior邀請全球80多名時尚專業學生前來巴黎參觀Raf Simons為品牌所做的第四季高級定制系列,全面展示Dior品牌的悠久歷史,品牌首席執行官Sidney Toledano表示這個舉措的目的是為了分享和傳遞高級定制服裝的理念,讓更多的年輕設計師加入到這個行列中。
理由二:打通“任督二脈”:現代性與可穿性
這些時裝誕生于復雜的手工藝,但它們終歸是一件衣服,是能夠讓穿著者在21世紀的社會中隨意活動的衣服。
Yves Saint Laurent在2002年初宣布退出時,痛心疾首地發表宣言:“高級時裝已死!昔日的隆重、矜貴、豪華,被眼下的荒謬與怪誕所取代!”事實上,新一代總會被老一代認為是“怪誕”:當迷你裙誕生時,老一代認為蕩婦才會穿它;當爵士樂誕生時,老一代認為玩爵士的都是混混;當年Yves Saint Laurent為女人們設計出褲裝前,老一代都覺得穿褲子的女人不正經……
如今,Yves Saint Laurent顯然是屬于“老一代”,屬于與高級定制一起死的時代?!昂廊A隆重”的高級定制是上個世紀的“古董”,這種“古董”為的是把女性變成一種擺設,穿上復雜的衣服、行動不便、靜靜待在那里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
在2014春夏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上,Christian Dior和Chanel為首的高級定制品牌,給出拯救“高級定制”的方法:“年輕”與“實穿”。時代性和華麗的手工就像高級定制的“任督二脈”,如果沒有真正理解他們在當代社會如何存在,“高級定制”就死了。
舒適的衣著是現代女性的需要。高級定制雖然誕生于復雜的手工藝,但它們終歸是一件衣服,是能夠讓穿著者在21世紀的社會中隨意活動的衣服。它們應該輕盈、應該舒適、應該能夠運動。那些繁瑣的手工藝和精密的剪裁是為了讓穿著者更愜意而存在。
也許在“舊時代的守衛者”眼中:Christian Dior 2014春夏高級定制的那些禮服太簡單了,夠不上“紅毯爭艷”的氣勢;Chanel居然為禮服配上了運動鞋和護膝,這簡直是一場“災難”。他們恰恰誤認了未來世界的時裝精髓。穿Dior的女郎不需要被證明,穿Chanel的女人有她的生活態度。
我特別同意洪晃女士的一句話:“奢侈品的昂貴是對人的智慧的尊重,不管是設計還是手工,都是對動手和動腦子的人表達一種認可?!?/span>
在新時代,購買高級定制的人并不是為了用來“炫耀”,而是他們對這件時裝的“感同身受”——這不光光是頭腦一熱一擲千金的消費,還得有品位、有時間,等得起工時,試得起衣服(Dior一件高級定制,從選款、量身、白披布試身到最后制作完成總共需要購買者親自前往巴黎5次),認同這種儀式感和這份手工,追求最貼身、最舒適的穿著……
Christian Dior設計總監Raf Simons在本季這樣形容購買Dior高級定制的女人:“她穿著的不僅僅是時裝,更是一種力量和態度。任何外界的看法和評價都與她無關,她所穿著正是她自己。”Raf Simons就職以來這一年,Dior在傳達著這種信息。精湛的工藝并不是要生產出華麗繁復的大禮服,不是要生產出舞臺道具一樣的“死物”,而是要制作出穿起來更舒適、更能表達穿著者態度的衣服。因此,手工是傳統的,高級定制是現代的,它用傳統的精湛縫紉出最新的時尚理念。
理由三:換一身“新血”,瀕死老牌起死回生
每一件高級定制都是一座藝術實驗室,在這個T臺上所發生的一切決定你日后的穿著,成為流行的時尚指征。
1968年5月,Balenciaga退出高級定制江湖時,他對《時代》雜志說:“支持定制的生活已經結束了,真正的定制對于這個時代而言過于奢侈,已經不可能再存活。”
現在,已經過了快半個世紀,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穿著質量堪憂的H&M、Zara等時裝快樂地追求潮流,而高級定制依然活著,依然每年兩季舉行時裝周。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里,Yves Saint Laurent、Emanuel Ungaro、Versace、Christian Lacroix都退出了高級定制舞臺,甚至2013年Givenchy也告別了高級定制周;但在第二個10年里,我們迎來了Versace、Vionnet、Schiaparelli的回歸,新思維的設計師振興了這些老牌,而代表著現代思維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Alexis Mabille、Bouchra Jarrar等正在加入。高級定制換了新鮮血液!
就像這一季,Chanel在1930年代的“死敵”Schiaparelli重新站到了高級定制的舞臺上,離它上一次走秀已經過去了60年。Schiaparelli曾經以先鋒前衛聞名,把高跟鞋戴在頭上當帽子這樣的點子,她在1930年代就玩過了。Lady Gaga那些奇裝異服,細算起來不少都在拾她的牙慧,她超前了社會大半個世紀。她解構、她挑戰陳規,她告訴人們,時裝不僅僅是衣服,還可以是一件藝術品。
如今的T臺上,設計師Marco Zanini怎樣還原Schiaparelli呢?這是21世紀,穿高級定制的人們不需要像Lady Gaga那樣來吸引眼球。他們需要Schiaparelli那種“精英式的幽默感”,也需要好穿。Marco Zanini設計了兩面穿的西裝,一面正正經經,一面繁復花俏,就像現代人需要的日裝和晚裝的兩種形態一樣;他為新娘設計了一身褲裝,讓穿著者能夠在眾多婚紗造型中鶴立雞群;他還用平底運動拖鞋搭配長禮服,闡明舒適和華麗并不相背的道理……
而接手Schiaparelli同時代老牌Vionnet的設計師是奇才Hussein Chalayan。這位設計師曾經為21世紀帶來了各種各樣開創性的時裝:一秒鐘變長禮服的裙子、發光的衣服、擺脫地心引力漂浮的衣服、可以折疊成桌子的衣服……他像科學家一樣認真思考時裝在未來世界的形態,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設計衣服。
老牌重生,不是對過去的復制,而是讓設計師的新鮮血液改造老牌適應新時代,引領新潮流。
并不是每一件耗盡上百工時的禮服都被叫做高級定制(Haute Couture),并不是每一個權傾一時的設計師都能入席巴黎高級時裝周。每一件高級定制都是一座藝術實驗室,設計師可以無拘無束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他們用創意影響著未來時尚的方向;在這個T臺上所發生的一切決定你日后的穿著,成為流行的時尚指征。
理由四:為“繼承者們”提供日常著裝
“老錢”(Old Money)不是高級定制的增長點,“繼承者們”才是未來的客戶群。為他們設計時裝是高級定制的前途。
誰在買“高級定制”?在宮廷制廢除前,高級定制的客戶主要是皇室成員。此后加入了名流、明星。1914年前,50%客源來自法國;一戰后,多數來自北美、南美;20世紀70年代以后,主要客戶來自中東、南美和遠東。但是,這個客戶名單一直在下滑。1945年時,還有1100家高級定制時裝店、全球有2萬名客戶;到了21世紀,這個數值就降到了20家高級定制店和2000名客戶。
不過,“新貴”們似乎正在擴充這個數字:來自阿拉伯國家、亞洲、東歐、美國的新興消費者正在壯大這個隊伍。一些商業上最為成功的高級定制品牌,如Stéphane Rolland已經將目標投向了亞洲和中東地區。新富們顯然喜歡“定制”這個詞,它讓人會有那么一種天然的優越感。
Christian Dior首席執行官Sidney Toledano認為,2014春夏高級定制周備受歡迎,絲毫沒有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大家都對高級定制非常感興趣,今年有很多三四十歲的客戶,他們大多來自美國和亞洲的娛樂或是高科技行業,他們追求最為高端的設計?!?/span>
這些三四十歲的客戶,正是韓劇《繼承者們》中所描繪1%人群、所謂“富二代”。“繼承者們”體會到“穿”的重要性。不是曾經有本暢銷裝逼指南《格調》里對上流社會有個各種定義,其中穿是特別重要的部分:“一件牛津布襯衫中的一丁點滌綸面料”就能讓人發現“中產階級的血統”。高級定制顯然是證明血統的利器,——不是要在紅毯上穿著禮服告訴所有人自己的闊綽,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擁有獨一無二的穿衣體驗。這種低調,就像彭麗媛出訪時穿著馬可女士所制大衣那樣,只有穿著者本人能體會衣服的優質與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