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有一個鞋子博物館——The Bata Shoe Museum,其中一個展覽是關于男性高跟鞋的。
說起高跟鞋,不管給你感覺是性感還是權勢,有一個共識是它代表著女性氣質。但追根溯源,最早其實是男人開始穿高跟鞋的。這個展覽,將這段歷史挖出來,展示了展館收藏的歷史上男人們穿過的高跟鞋。并給我們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男人不穿高跟鞋了?
展覽的策展人 Elizabeth Semmelhack 稱,據她所知,最早的高跟鞋出現在 10 世紀,男人們為了讓自己在戰場上和狩獵場上更具有攻擊性,會在騎馬的時候穿高跟鞋。
??17 世紀,受到之前男人騎馬時穿的高跟鞋啟發的馬蹄狀高跟鞋(Photo credit: Image ? 2015 Bata Shoe Museum, Toronto, Canada (photo: Ron Wood)
到了 17 世紀,歐洲,尤其是法國和英國,穿著高跟鞋的都是男性貴族。根據 Caroline Weber 一篇名為the bookKiller Heels的論文,2000 年前,古希臘/羅馬的男演員們扮演上帝和貴族的時候,會穿有厚厚軟木塞底的鞋來增加自己的身高,英語有一句諺語可以印證這個說法,那就是:你的鞋跟越高,離上帝就越近。(“the higher the heel, the closer to God.”)
“他們穿著最不方便,最容易被損壞的衣服來表達他們很閑,什么都不用做”,Semmelhack 說。波旁王朝時期,法國和納瓦拉國王路易十四便很喜歡穿高跟鞋,尤其是用上等絲綢包裹的紅色高跟鞋。
除此之外,當時那些走在時尚前沿的女性們,也會玩玩中性風,穿上了男人的高跟鞋。
路易十四穿著“紅底高跟鞋”(Christian Louboutin 很有可能受此啟發......)
隨著啟蒙運動的到來,這種封建專制下的文化舊俗肯定是要被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革命之士推翻的。高跟鞋失去了階級意義,轉而被披上了性別色彩。啟蒙運動時期推崇的理性依舊在男權社會的語境當中,因此男性的理性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不管你的出生背景是什么,你都可以參與政治。你可以投票,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只是因為你是男人”,Semmelhack 解釋道。
與此同時,女性被認為是不理性的、多愁善感的,而高跟鞋曾經被貴族用來炫耀自己身份的“不實用、不穩定”的特點,就變成了女性氣質的象征。
18 世紀,盡?管男人失去了高跟,但是在一些特殊場合,比如說法庭,男人依舊可以穿這種花里胡哨帶著蝴蝶結,由肉粉色皮革包裹鞋跟的鞋子(English, 1760-1780)
自此,高跟鞋的文化含義就沒怎么變過。即使有例外,比如說,西部牛仔和搖滾明星這兩個群體的男人都會穿高跟鞋,但依舊是在對性別的刻板印象的框架中。
“西部牛仔代表一種粗糙的男子氣概,但是他們穿高跟鞋”,Semmelhack 說。下面展示的牛仔靴,根部與 17 世紀的馬蹬鞋底相似,在設計上充滿了陽剛感。
牛仔靴(美國, Tony Lama, 20世紀后期)
20 世紀 70 年代,男人穿高跟鞋這件事在搖滾明星中回了一次潮。Gene Simmons 和 John Lennon 穿過那種粗粗的厚跟,但這和一般女人們穿的高跟鞋還是有區別的。再之后 Prince、Elton John 和 David Bowie 都曾在表演中穿過高跟鞋。
John Lennon 穿過的?“高跟鞋”
“70 年代是對 60 年代動蕩的反應(像公民權利和女權運動),但這個潮流是夸張版本的男子氣概,拋出這種極端的時尚告訴人們,不管你們做了什么,不管社會如何變化,男人依舊是男人”,Semmelhack 解釋道。
Elton John 穿過的高跟鞋(Italian, Ferradini, 1972-1975.)
加拿大的鞋匠 Master John 在 1973 年做了這種鞋跟有 14 厘米的粗跟靴,很多男人追隨搖滾明星們的打扮,穿上這種高跟鞋
美國 , 1970s 早?期的男士高跟鞋
說了這么多,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現在男人不穿高跟鞋了?
“這證明了服飾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用它來不斷鞏固性別的刻板印象,或者維持社會秩序。歷史證明高跟鞋本質上是沒有意義的,文化給了它意義”,Semmelhack 說。
現在,在秀場上你會看到穿女裝、高跟鞋的男人,在開放的校園、城市的大街上里,你偶爾也可以看到穿高跟鞋的男人。在我們對性別流動越來越包容的今天,未來男人們再次穿上高跟鞋,并且人們都覺得很正常,也不是不可能。
展覽一直到 2017 年 11 月,如果在加拿大多倫多,可以去看一看。
題圖、文中圖來自:She Does the City、The Bata Shoe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