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在美國時尚的中心紐約,時尚已經不再是什么“時髦”東西了。而時尚趨勢的背后制造者——設計師們,自然也能感覺到這點。
“作為一名時裝設計師,我無法理解今天的時尚,完全理解不了。我已經開始筋疲力盡,對時尚界的很多東西不再有興趣,”幾周前,Narciso Rodriguez在他的2019年春夏系列后臺說道。同一天,他獲得了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皶r裝秀做得越大,效果越好,錢也花得越多。這當然很棒,人們都在為時尚喝彩,但這其實這個行業里,我很想擺脫的一部分。”
多年前曾擔任路威酩軒集團(LVMH)旗下品牌Loewe創意總監的Rodriguez,并不需要每年九月時裝周的聲浪給自己的設計造勢。他如今處于這樣的一種職業生涯狀態,只要用垂褶真絲襯衫、線條修長的褲裝和弧形肩部設計夾克討好他的客戶,似乎就足夠好了。
和不少同代設計師一樣,Rodriguez似乎越來越厭惡時尚了,為什么呢?
人們并沒有不愿意花錢買衣服和配飾。根據貝恩咨詢,奢侈品市場去年實現了5%的增長。但占據了這一增長大部分的,是新興的數字品牌、擁有高知名度設計師的歐洲時裝屋以及采用直面消費者商業模式(DTC)的品牌。而相較之下,很多紐約品牌已經陷入困境,因為它們的分銷渠道嚴重依賴如今處境不佳的美國百貨,無法舉辦能掀起網絡熱潮、與歐洲時裝屋大秀擁有同等影響力的發布會,在品牌更新迭代方面也一直缺乏創新。
傳統知名設計師品牌對很多美國人來說,情感上的影響力不再像過去那么強烈了。消費可能更愿意把錢花在Everlane這樣數字原生的、非設計師類的品牌,或者把花錢到任何能拍照發到Instagram的地方。
就拿洛杉磯品牌Doen來說,它的Instagram賬號只有11.7萬名關注者,擔綱“設計”的是一群女性,不是名頭響亮的設計師,但Doen標志性的簡約波西米亞風格單品總能很快售罄。所以說,除了宣傳衣服很“酷”的營銷手段,整個時裝產業都應該好好反省一下了。
這就是為什么,設計師與品牌不是在主動與“時尚”脫鉤,就是在尋找脫鉤的辦法(所以說Vetements在取名的時候,沒有用法語里表示“時尚”,而是“衣服”這個詞,也是有原因的)。有人認為,顧客們應該采用街頭潮牌的的模式,以小規模膠囊系列進行“上新”,而不是一次性發布整個季節性系列。
CFDA甚至也認可了對當前潮流的癡迷,比如在Rodriguez獲獎當晚,以滑板T恤系列將品牌社群緊密結合的品牌Supreme,就收獲了男裝設計大獎,在臺上,Supreme主理人James Jebbia欣然接過了獎項,但致辭時也說他從不認為自己是設計師,Supreme也不是一個“時尚品牌”。但Jebbia在Supreme推行的模式,能否在長期甚至短期內解決這個問題,誰又知道呢?
“如果時裝界,或者說時裝產業,能在某種程度上和‘趨勢’分離開來,應該是件挺好的事,”還是幾周前,紐約設計師Rachel Comey表示,“這能夠讓整個行業重新校準。”就在我們談話的幾天前,Comey選在一家迷人的洛杉磯老牌百貨展示了最新系列,觀眾是品牌的客戶和朋友,很多人還是第一次參加時裝秀。Comey這種“非傳統”的時裝秀制作方式,對她自己和品牌都有好處(比如這一季選在博物館舉辦晚宴,下一季可能就定在了紐約市的人行道)。她從事時尚行業已經超過了15年,她還是喜歡設計,喜歡做衣服。要保持自如的方法之一,就是將舊的規則拋在腦后。
來說一點振奮人心的吧:這些不確定感、受挫感和困惑,最終可能會導向更好的結果。畢竟,美國人還是一群終極的樂觀主義者和積極份子。沒錯,一定會有更多美國品牌縮減或消亡,但或者這種對于越來越強烈的、對“時尚”的蔑視,會迫使美國時尚行業擺脫束縛,建立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未來會發生什么,可能誰都猜不到,但最終……可能不會有人將這一切稱之為“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