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內地2010年奢侈品網絡購物交易規模(C2C部分與B2C部分合計)為63.6億元,2011年網購奢侈品達到126億美元。
巨大的消費需求,刺激了奢侈品市場的發展。從2009年到2011年,中國出現了40多家奢侈品網站,除專業自營式奢侈品購物網站外,傳統購物平臺、時尚媒體等也紛紛試水。例如,唯品會、走秀網、佳品網、尚品網紛紛涉足奢侈品市場。
然而好景不長,從2011年年底開始,奢侈品網站開始遭遇寒冬,紛紛爆出裁員或者倒閉的消息,呼哈網倒閉,而走秀網、尚品網等則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不少奢侈品B2C網站都未能分得龐大的市場一杯羹就轟然倒塌。
那些頗有實力的奢侈品網站為何舉步唯艱?專門研究奢侈品的資深人士王峰向記者講了兩個原因。
1、獲得授權是網商做大做正規的關鍵,但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授權是極其難拿的。近年來,先后就有愛馬仕、香奈兒、路易威登等38家國際奢侈品牌申明--沒有在中國地區內授權任何互聯網站銷售其產品!這種情況下,一些奢侈品網站卻公然聲稱自己拿到了授權,無疑降低了消費者的信任。
2、電商沒有獲得授權,卻在網站上賣奢侈品,其貨物來源主要是靠居住在歐美國家的一些買手。通過王峰的介紹,記者聯系到了曾從事買手行業的艾琳。艾琳在美國生活多年,對各種奢侈品品牌以及市場都很了解,很早就給一些國內奢侈品經銷商供貨。后來網商興起,自己就在淘寶開了一家艾琳美尚奢侈品網店,主營COACH, GUCCI, PRADA等奢侈品。
艾琳說,同樣的一款包,奢侈品網商價格有時比她店鋪價格高一倍也能賣出去,就是因為買家們信任這些大網商,認為這些網商是有授權的,其實幾乎所有包包的奢侈品牌在國內根本沒有任何授權經銷商。談及授權,艾琳感嘆, “我也曾經試圖做大型的奢侈品電商,甚至風險投資都找到了。
但是在跟這些奢侈品談代理的時候,很是艱難,基本有名的品牌都不輕易授權給別人。雖然外國品牌目前對國內未授權而銷售的一些網商還沒有反應,但是這個炸彈早晚都會爆的。綜合考慮風險后,我還是覺得暫時個體代購形式更為靈活實際。”
個體網店相比電商網站的優勢,艾琳認為:個體網店沒有太多運營成本,也沒有巨額的廣告費,所以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能給消費者以最大的實惠。 另外,個體代購網店店主們居住在歐美當地,可以隨時買到新款式促銷折扣的奢侈品,而奢侈品電商一般對這種限時促銷來不及反應,所售貨物一般都是老款。
世界奢侈品協會預計,2012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將會達到146億美元以上,占據全球奢侈品消費額的頂峰。毫無疑問,在海外代購奢侈品這個行業,體網店和電商網站的PK,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