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零售把持高端市場
“從市場真實的反應來看,今年電商對實體零售的影響主要在數碼產品、家電等標準化程度比較高的商品和一些低價商品。目前對于百貨類商品和高端消費品影響很小,對于食品等需要快速流轉的商品影響也不大。”合肥百貨董秘戴登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上半年蘇寧電器實現凈利潤17.54億元,同比減少29.11%,結束了連續數年的凈利潤高增長態勢。然而,如果剔除蘇寧電器業績對整個零售行業的影響,那么上半年零售行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僅下降1.5%。
如果只看百貨業態,今年上半年A股43家百貨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入1528.7億元,同比增長8.6%;凈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8.4%;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54.4億元,同比增長18.2%。
“越貴的商品,消費者體驗性需求越強,而電商卻難以提供。” 電商觀察員魯振旺對記者表示,對3C、家電、圖書等標準化的產品來說,電商化趨勢較為明顯;而對于高端的、非標準化商品,目前電商難以深入滲透。
魯振旺把淘寶網上西裝、襯衫、包、牛仔褲和裙子五大品類月內銷售額前100名的商品做了一個價格分析,發現目前電商服裝市場依然相對中低端,高價位產品銷售艱難。以西裝為例,其銷量前100名的產品有71%價位集中在200~300元之間,而這個價位在西裝里面是比較低端的。
“上半年經濟不景氣,伴隨著消費景氣度下降,零售行業整體業績不佳,網購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光大證券分析師唐佳睿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實體店觸網左右為難
近年來,在資本推動下,國內電商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網購成為一塊巨大的利益蛋糕。但面對“觸網”潮流,多數實體零售企業還是選擇觀望。
說到實體零售企業觸網,戴登安顯得有些無奈,“現在業內面臨一種尷尬,實體零售企業不觸網,就跟不上潮流;觸了網,又不可能采取目前行業普遍的燒錢做法。”至于為什么實體零售企業在進軍網絡零售方面不給力,戴登安直截了當地給出答案:“因為太燒錢,且回報前景不甚明朗。”
“不賺錢的電商并不可怕,賺錢才是企業生存之本。”戴登安認為,電商未來的發展需要回歸理性,成為零售業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除了天貓商城這種平臺型電商之外,大部分B2C電商仍深陷虧損泥潭。業內人士預計,群雄逐鹿的B2C電商將面臨新一輪行業整合。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今年一篇報告中指出,實體零售企業開展網絡零售現狀不樂觀,投入較為謹慎。據該協會統計,2012中國連鎖百強中,新進入網絡零售的實體零售企業數量僅比2011年增加了7家,其觸網趨勢明顯放緩。
在南京中商財務總監陳新生看來,電商對實體零售企業的沖擊是個偽命題。“電子商務沒有進入的壁壘,不是說我們不能干這個事,而是這個行業目前還不成熟。”
對于今年以來此起彼伏的電商價格戰,陳新生并不看好這種虧損戰略。“商場如戰場,要保存有生力量,用賠錢的方式做生意是不可持續的,到最后會把自己耗死。”陳新生表示。
陳新生認為,相較于網絡零售,實體零售的模式具有地域壁壘,企業一旦在某個地區占有優勢就不會輕易丟失,別的企業也不會貿然進入,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種保護。
而電商網站24小時運營,又處在網絡這個開放平臺,隨時面臨競爭對手挑戰,所要應對的問題比實體店大很多。
實際上,實體零售企業開展網絡零售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小。首先是其線上線下定價的問題,而這無異于左右手互博。深圳觸電電子商務公司創始人龔文祥對記者表示,對于線上線下的定價問題,目前整個行業還沒有成熟的解決思路。
其次則是如何提高供應鏈效率和物流配送能力。實體零售企業的物流模式是中轉倉模式,而網絡零售則需要整合整個供應鏈,投入和成本也會高出許多。
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上漲,物流上的支出漸漸成為電商難以承受之重,比如日前凡客誠品旗下自有物流公司如風達已開始大幅裁員。
新業態推動蛋糕做大
從歷史經驗來看,新型業態的出現只會讓整個零售業的蛋糕越做越大,而并沒有給傳統業態帶來生死存亡的問題,因為傳統業態也一直在調整。
戴登安認為,將來的百貨店更多地定位于滿足消費者高檔次、個性化、體驗式的需求,具有高附加值,其功能將不只是局限在購物,而是逐步向飲食、娛樂、休閑等多方面豐富,消費者來到百貨店,得到的是一種身份的體現和過程的享受。
“毫無疑問,城市綜合體、購物中心的這些業態肯定比單體百貨店更有生命力,所以現在百貨店也在融入購物中心,融入綜合體。”戴登安說。
如果從整個零售行業的發展這個角度來看,與其糾結于電商以及實體零售業態的孰優孰劣,不如更多地關注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所占份額是否越來越大。消費興,則零售興,至于業態之爭倒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