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貿易發展迅速,這得益于國家政策對跨境電商扶持力度加強、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以及消費者對進出口產品需求增長等原因。在跨境電商中,出口跨境電商尤為受關注,也是國家政策扶持的重點,從政策、資本以及市場增速視角判斷,當前行業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而行業已經從價格競爭進入品牌競爭時代。
2011年到2016年數據分析
數據顯示,2011-2015年,中國出口總值增幅不大,四年內只增長了14.5%,2015、2016年甚至出現負增長。跨境電商一直處在逆勢快速增長,2011-2015年共增長接近200%。2016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33萬億元,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進口同比增長0.6%。
2016年,中國外貿延續了此前一年的下降態勢。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5萬億元。出口跨境電商依然占據超8成的比例,行業進入黃金時代,受國際經濟下滑影響,傳統貿易持續萎靡。出口跨境電商改革供應鏈效率,持續保持高增長,符合政府“互聯網+”以及“中國質造”的戰略方向。
2017年趨勢分析
目前,全球跨境電商增長火熱,歐洲及北美等發達國家市場較為成熟,亞太地區全球領漲;中美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的歡迎,并且在中東、東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中,中國商品具有較大吸引力。
價格低廉,跨境出口電商迎合國外對低價商品的需求。傳統的進出口貿易模式中,商品要經過國外的經銷商、分銷商、零售商等環節,周轉時間長、渠道加價率高。跨境電商重塑中小企業外貿鏈條,降低了商品的周轉成本和銷售價格,擴大了消費者需求。
我國跨境出口電商平臺大多以國內產能豐富的3C電子產品、服裝服飾、家居用品等為主要出口品類,且相對于線下渠道產品價格更低,迎合了國外消費者對廉價商品的需求。
政策紅利解讀
今年,國家對跨境電商目前狀況及未來發展非常關注,先后提出了"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等國家經濟發展大戰略。在政策、制度方面完善了海關、商檢、財稅等各項文件;在體系方面,商務部提出建100個海外倉,提高貿易各環節便利化水平;在配套設施方面,物流、支付配套環境日趨完善,目前有超過200家企業境外設海外倉,數量超500個。
國家政策不斷扶持出口跨境電商有利于帶動我國制造業、電子支付、物流、信息服務等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我國產業結構,加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出口跨境電商作為近年來多項政策的受益者,且伴隨著“一帶一路”以及“互聯網+”的趨勢,成功實現快速發展,未來有望將有更多有利于出口跨境電商的政策出臺,出口電商將繼續其快速發展的勢頭。
資本群將進入市場
從2016年開始,資本群雄逐鹿,多家跨境電商均拿到了金額不等的投資,不少創業公司也在行業洗牌中被巨頭并購。資本力量的進入一方面提高了跨境電商企業的技術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強化產品、渠道、團隊等方面的優勢,拉高門檻;另一方面電商巨頭的布局也推動著行業資源的整合,行業競爭格局逐漸明朗。
出口電商于2016年前后登錄新三板,并于2017年集中展開大額融資。如:
2016年4月,卓爾集團4.97億元并購蘭亭集勢;
2016年5月,擇尚科技獲1020萬元融資;
2016年11月,外貿圈獲1000萬元融資;
2016年12月,海翼股份獲3.27億元融資;
2017年1月,有棵樹獲4億元融資;
2017年1月,價之鏈獲1.65億元融資;
2016年6月,賽維電商獲數千萬元融資;
2017年1月賽維電商定增2.22億元等。
從資本進入角度看,通拓、有棵樹以及傲基電商等分別通過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獲得融資,資本市場紛紛加碼跨境出口B2C。在行業天花板足夠高大背景下,未來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速。基于政策、資本進入以及增速角度判斷,當前出口跨境電商正處于行業增長的黃金期。
品牌化是企業當下發展關鍵
由于歐美等成熟國家市場消費者消費升級,消費需求逐漸從低價向品質延伸,因此,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中國制造的低價優勢逐漸消失,品牌化逐漸成為中國賣家的關注重點。中國賣家將在未來通過品牌化的打造,輸出更多有品牌附加值、高質量的商品。(億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