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的成衣出口產業系建立在”廉價勞工與可靠性(Reliability)”的二大支柱上的,但現這二大支柱已逐漸不兼容了,目前正是所有利害關系人--包括工廠供貨商、買家、政府及勞方齊聚一堂籌謀生存大計的時候。
孟加拉國成衣出口產業的規模居世界第二,之所以能成功是基于以下二大優勢:
1)廉價勞工:目前最低月薪為36.5美元(時薪14美分),孟加拉國的工資算是全球各成衣主要出口國中最低的。
2)可靠(Reliability):孟加拉國政府視成衣產業為首要,成衣生產與出口不僅是該國最大的產業,實質上可說是孟加拉國唯一的產業。該業占孟加拉國出口貿易的80%以上,也是唯一可以替代僅能糊口的農耕業就業的最大規模的產業。政府當局承認,若出口成衣業不能存活,孟加拉國經濟就將解體。因此,盡管低度開發國家皆面臨許多社會的、政治的及經濟的動蕩,但孟加拉國政府仍努力確保其成衣業的生產與交貨能不受外界騷亂的影響。
可惜的是,目前這二項優勢已無法再兼容。今(2012)年3月,孟加拉國成衣業發生一連串讓該業元氣大傷的罷工事件,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及提高最低工資50%。結果產量減少,出口衰退,市場占有率也都降低了,這種情況隨4月11日一位勞工領袖被折磨致死的尸體被發現后更每下愈況。
7月1日,12位成衣主要進口商的主管會商后,向孟加拉國政府提出一個回歸到十九世紀的”開明的自利主義(enlightenedself-interest)”的觀念,建議說他們同意工人的需求并提高最低工資至少50%。
為了讓顧客完全相信他們的”利他主義(altruism)”,這些零售商及品牌進口商變得越來越有社會責任感,如領導對抗污染,全球暖化及增進永續經營等。也就如此,渠等支持孟加拉國工人的權益的做法,可說是朝正確的方向又往前邁進了一步。同時,由于孟加拉國已成為成衣出口國家中最壞的暴行的寫照,顧客也非常聰明的開始捍衛孟加拉國工人的權益。
務實來講,前述零售商及品牌進口商等找政府比找供貨商協商還要有用,因為顧客較愿意被視作支持工資調漲,而又不會直接介入協商談判的角色中。也可以說這不是零售商及品牌進口商的戰事,而是工廠的難題。對顧客而言,既使工資調增100%,總成本不過增加0.15%而已,這數目可以不計較;然而對工廠來說,工資調增100%,凈利就減少14%了。
根本的挑戰
當前的困難是目前的解決之道---工資調漲50%或甚至100%,對解決孟加拉國成衣業所面臨的根本挑戰來說根本無濟于事。一方面許多有識之士及有關團體認為,政府當局與進口商合作努力解決當下的問題,只不過又是一個供貨商與其客戶間串通好的共謀,意圖在剝削他們賴以維生的勞工而已。
諷刺的是,找政府對供貨商與其客戶雙方卻是雙贏的局面,因為孟加拉國政府完全不想執行勞工法,客戶樂得裝傻而工廠當然依然故我,什么改變也都不必做了。很遺憾這種可笑的局面接下來卻搏來掌聲,因為客戶、供貨商與政府都很識時務的坐下來共商解決當前問題的大計了。
一家主要的香港跨國集團認真把這當一回事并自行處理,派一個主管到孟加拉國分公司來協商結束罷工的事件。但他們的解決之道不是用妥協的而是采霸道蠻干的方式,要求罷工工人要不就接受減薪,否則離職,要工人們在同意低薪與關廠間選邊站。這種要挾無助局勢的緩和。
可是另一方面幾乎被大家都忘記的是,仍有許多經營非常成功的孟加拉國成衣廠,尤其是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工廠,向來都支給遠超出最低工資的薪資,他們采取的態度是給付較高的工資,會有更賣力與更穩定的勞動力,工人也可得到較佳的訓練,同時生產力也可提高。同時間,其他工廠也迅速跟進,并明智地配合勞方的需求調高了工資。
太少也太遲
孟加拉國政府與其成衣業都必須要體認他們的二大優勢--”廉價勞工與可靠性(Reliability)”并不是恒等式,客戶也在工資相對較高的許多國家下單,只要一個地區的可靠性不再即馬上掉頭而去.
在我們這個成衣行業里沒有所謂大到不能倒的,行業歷史中充斥著大型成衣出口廠商的遺跡,它們可是等到客戶都頭也不回的離開時還認為自己是無可取代的。如果孟加拉國的成衣出口業被發現因罷工而交貨延遲,可靠性已不再時,客戶是會掉頭走人的。同時,如果孟加拉國的成衣廠家被認為是現代的奴隸商,他們的產業被認為不可靠時,客戶是會一個不留的。
當下已到了所有利害關系人--包括工廠供貨商、買家、政府及勞方齊聚一堂籌謀生存大計的時候。這不會是個簡單的工作,好消息是客戶們還希望尋求解決之道,同時也愿意扮演正面的角色去達成它,但希望與意愿總有其限制,客戶也可以撒手不管的。
現在工廠、政府與勞工這一方都要堅持投入,假如他們都能體認大家的共同利益的根基,在一個成功的可靠的成衣產業,他們才能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嚴肅的課題。假如現在大家都不能和衷共濟,那日后大家均將失業而無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