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不但反映出即使經濟衰退,歐洲消費者仍然非常重視產品的環保表現,也顯示綠色消費蔚然成風。
歐盟是環保先驅,一向致力推動有關工作,最近亦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保護環境和消費者的措施。
歐盟最近進行的環保法規工作,主要有修訂《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WEEE指令)及《限制有害物質指令》(RoHS指令),檢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法規),以及繼續推行《能源相關產品指令》(ErP指令),向歐盟市場出口產品的港商必須留意。
歐盟《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法規)于2007年6月1日生效。規例訂明,歐盟制造商和進口商有責任為其每年在歐盟生產或進口1公噸或以上的每種化學物質或混合物,向歐洲化學品管理局( ECHA )注冊。
物品(例如玩具、紡織品、服裝及電器)內的物質若可能被釋放,亦受同樣規定約束。可能嚴重影響人類或環境的高度關注物質(SVHCs)、生物積聚和毒性物質(PBT)、永久存留和高度生物積聚物質(vPvB),必須獲得授權方可使用或銷售。
最近關于REACH法規的發展,包括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在「候選名單」4新增13種「高度關注物質」,全部屬于致癌、誘變或損害生殖類別,其中包括主要在電子部件(例如印刷電路板)的電鍍工序中使用的甲基磺酸鉛。
REACH法規的檢討工作持續進行,期間另一個可能探討的事項是化學物質的「雞尾酒效應」。歐洲委員會早前披露,已決定著手評估有毒化學混合物的綜合效應,如有需要,將來或會增訂法例,以監管在消費品中使用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構成風險的化學混合物。
新方針下,歐委會將識別須率先評估的化學混合物。歐盟有不同法例監管人們有機會接觸到的危險物質,歐委會須確保它們能對化學混合物作出一致的風險評估。歐委會承諾,當識別出應率先處理的化學混合物后,將隨即展開有系統及全面的評估工作。歐委會并將于2014年前制訂技術指引,明文列出評估高危混合物的最佳守則。
目前REACH法規仍不足以妥善監管化學品的雞尾酒效應。歐委會現在進行各項計劃和工作,最終或會增訂法例,以監管高風險物品中須率先處理的化學物質,該等物品包括歐盟消費者日常接觸到的玩具、服裝和其他家庭用品。
歐委會對2006年REACH法規的檢討工作,將為這個重要的事項提供更多探討方向。不過,究竟這份延宕已久的檢討報告將于何時公布,歐委會未有明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