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如今東非一些國家不希望再收到國外來的大量舊衣物,因為他們希望生產自己的衣服,但卻因而遭美國懲罰。
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13日援引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稱,盧旺達、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南蘇丹和布隆迪等東非六國,去年調高二手衣服和鞋子的關稅,希望逐步禁止舊衣物進口,因為這些物品涌入會損害國內紡織業的發展。這些國家希望在2019年直接禁止舊衣物進口。
然而今年3月,美國貿易代表處威脅要將東非其中四國排除在“非洲成長暨機會法”之外,該貿易協定旨在促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貿易與經濟增長,讓該區的石油、咖啡和茶等產品能以低關稅輸入美國市場。若白宮認為貿易關系不利美國,便有權終止該協定。
報道稱,東非國家希望復制亞洲的成功故事,保護幼苗產業,待其茁壯與全球市場競爭,并視美國上述威脅為西方國家霸凌非洲國家的例子。東非希望跳脫非洲大陸的刻板印象:出口原材料,而非成品。
2015年東非進口1.51億美元的舊衣舊鞋,多數來自歐美經常汰舊換新、捐贈舊物的消費者。根據英國慈善團體樂施會,至少七成的捐贈衣物最后送到非洲。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兼肯尼亞前貿易部長基圖伊表示,美國這么做在政治和道德上都不恰當,東非與美國的貿易關系應相互尊重。
報道稱,美國此番反應的背后是美國40家二手衣物出口商組成的“二級材料和回收紡織協會”,該協會表示東非禁止舊衣進口,會威脅到美國人包裝與分類衣服等4萬個工作機會,其還稱東非實施關稅是“利用美國的慷慨”。
美國表示將在今年底決定貿易協定的國家,雖然部分東非國家可能被踢出,但仍繼續支持舊衣物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