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一間“美國”時裝公司,意味著什么?4家最受歡迎但面臨挑戰的美國時裝公司的設計師們現在正在苦苦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并非設計方法,而是發展軌跡,即是作為“外國人”的他們如何用自己的步伐最終抵達紐約——尤其是在當前的政治氣氛。要給全美最具威望的時尚品牌注入新生,這項重擔落在了一位比利時人、一個韓裔加拿大人與多米尼加人二人組、一位英國人和一位蘇格蘭人身上。這本身就強調了美國“移民大國”的地位。他們亦會將各自的行事方法、品味與習慣與當地融合,并最終定義出自己。他們要如何改造這些美國最著名的時裝公司?
Calvin Klein的Raf Simons:“縫出”新美國故事
比利時設計師Raf Simons,自2016年8月被美國時尚巨頭Calvin Klein任命為新設立的“首席創意官”以來,始終主宰著時尚傳媒頭條。現今移居紐約的Simons致力于提升品牌的成衣業務。 他在2017秋冬系列奉出早期成果 ,前景頗為光明:他以一個驚人的歐洲外來者眼光看美國:牛仔靴、西服襯衫、圓圈絎縫夾克在編輯與買手之間掀起熱潮(即將購入該系列的零售商數量已增加10倍)。
該系列的牛仔單品靈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Helmut Lang,這位歐洲設計師當年亦曾以迅雷之勢攻占紐約。“我總是很快學到我所在之處的東西,”今年2月,Simons在紐約男裝周( New York Fashion Week: Men’s ) Raf Simons品牌發布會 上表示,“我只看到,這座城市有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這里的街頭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自由。”
但設計發布會時裝系列僅僅是Simons在Calvin Klein這個多層次、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帝國工作的冰山一角,該品牌帶有濃重營銷色彩的內衣、香氛與牛仔產品銷售貢獻了絕大多數營收。這對通常方向集中且注重文化內涵的Simons來說,可謂踏入新領地(他在自己執導的首個品牌牛仔廣告中讓模特置于當代藝術畫作之前)。同樣在他執導下,推出時機堪稱完美的男士內衣廣告引入了《月光男孩》(Moonlight)卡司,在廣告正式放出前夜奪得了奧斯卡年度最佳影片獎,暗示著他體內或許還未擁有一顆推銷員的靈魂。
Diane Von Furstenberg的Jonathan Saunders:重做經典品牌
去年,蘇格蘭設計師Jonathan Saunders在關停同名品牌后搬到了紐約,也為了給時裝界最著名人物(以及字母縮略詞)創建的品牌Diane von Furstenberg帶來新生。
打理同名品牌,麻煩事總是不少,對Saunders來說,von Furstenberg本人作為曾經的歐洲王妃、現在的美國女性主義企業家的地位使得這份工作更加任務艱巨。但自從他出任DVF有史以來首位首席創意官,他成功地將個人精神注入品牌并帶來品牌等候多時的形象摩登化(以及簡潔的新Logo),強調了二者對色彩、印花與運動風格的共同愛好。
Saunders執掌品牌的首個系列 2017年春夏系列 采用低調的靜態發布形式,主打圍巾邊與印花拼貼絲綢縐紗連衣裙與闊腿折口褲的系列品味精細高級,收獲各方好評。在 2017秋冬系列 ,Saunders在此基礎上結合晚裝面料與日裝紋理混搭。但該公司內部之疾也不斷加深:去年11月,被von Furstenberg稱為將能在“未來數十年”帶領公司發展的“繼承人”、公司首席執行官Paolo Riva退休;Saunders則指出von Furstenberg的個性光芒掩蓋了產品,這其中就有風險存在。
“以‘局外人’的身份并對品牌文化即刻擁有更廣泛的理解,確實很難,”Saunders表示:“Diane始終有那種要把創意結合實用主義的嗅覺。這就是真正的美國理念與感性所在。但在Diane von Furstenberg品牌,與眾不同的是,其實用主義概念與很多美國品牌的‘運動裝’概念有那么直接的轉換。Diane von Furstenberg是真正的用時裝眼光看世界的時裝品牌。”
Coach的Stuart Vevers:讓美國青年浪漫起來
滑板、美國山區鄉村搖滾樂(rockabilly)、街頭……對2013年出任Coach創意總監的英國人Stuart Vevers來說,沒有什么“小眾”青少年文化是他不想探索的。他撿起了年輕時在英格蘭北部的工業地區南約克郡(South Yorkshire)第一次接觸的美國電影、電視節目與音樂,對這些參照點進行層層過濾。比如 在2017秋冬系列 ,他將目光轉向兩部時時重看的總結性影片——美國導演泰倫斯·馬利克(Terrence Malick)的《惡土》(Badlands)與《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里塵土飛揚的干燥草場,并與1980年嘻哈文化成功進行了交叉傳播。
“我很喜歡在Coach探索的問題,包括‘究竟什么才是美國的奢侈品牌’,”Vevers在今年2月發布會開場前表示,“作為一個概念去進行真正的挖掘。是的,這就意味著輕松,意味著要引入美式風格和很酷的點。但Coach更多與‘制作’有關,和工藝有關。”
捱過數個財季銷售業績下滑,Vevers在Coach的任期可謂成功。不僅是他在擁有這間76年從來都依靠手袋追求利潤的時裝屋里將高級成衣(尤其是外套)與鞋履成為表現最好的品類,還成功賦予品牌“波普文化相關性”的維度。他的卡通小恐龍Rexy已從最初的試水性新鮮圖案,轉變成與幾乎與Coach經典馬車logo同樣辨識度極高的品牌標志。
Oscar de la Renta的設計組合Laura Kim與Fernando Garcia:尊重品牌傳承
從許多方面來看,Oscar de la Renta都是典型的美國時裝公司;但同時,已故的品牌創始人Oscar de la Renta生前對設計工作室的經營手法也像極了一家古老的歐洲工作室,也體現了他師從備受尊敬的女裝設計大師Cristóbal Balenciaga工作與學習的經驗。
剛剛繼任其位的設計師Laura Kim與Fernando Garcia,與生于多米尼加共和國的de la Renta先生本人當年一樣,都選擇了來美國安家。韓裔加拿大人Kim與多米尼加人Garcia還分別曾在Oscar de la Renta工作了12年與6年,并表示品牌的創始設計師以及該品牌最“美國”的東西即是他本人的創業精神。
Kim和Garcia很像。當年離開Oscar de la Renta后,二人自行創辦了品牌Monse并迅速獲得重要的商業成功。不到兩年時間,Oscar de la Renta首席執行官Alex Bolen不僅重新聘請Kim與Garcia作為聯合創意總監回到品牌,并承諾要在財務上支持Monse品牌。“還有什么地方能讓你創建一個品牌然后這么快就能看到成效?”Garcia說,“沒有了。沒別的地方我們能同時做Monse和ODLR了。”
這對設計師二人組同樣致力于尊重de la Renta先生本人的審美愿景,并為系列帶入頗受歡迎的摩登現代氣質。 他們的首個走秀系列發布會在一些方面大獲成功(尤其是顏色選擇與廓形),但亦有失敗之處(比如合身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是,盡管他們斗志滿滿,這對二人組是否真正完成這個挑戰——在重振一個經典品牌的同時,在個人品牌上進行足夠投入。
這是一項艱巨任務,在不以香氛或配飾產品而是以更難賣的高級成衣為基礎的Oscar de la Renta更是如此。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Oscar de la Renta的世界里,客戶不一定總是對的,但她的意見總會被認真聽到。沒有什么比一流的客戶服務更有美國特色呢?“所以我們的衣服還是賣得動,”Garcia說,“在現在也是很罕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