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比人手還好用,孟加拉難借紡織業脫貧
時間:2018年02月24日來源:Technews科技新報作者:
工業革命期間引入的技術如縫紉機,幫助機械化包括織物生產在內的一些工藝流程,但拼接和最終組裝還需要大量人力。隨著自動化浪潮再起,一般人為紡織業不像汽車與電子行業,機器的精密度不足還無法取代人類的手,加上孟加拉、柬埔寨、中國的勞動力很充足,降低自動化的需要。
工業革命期間引入的技術如縫紉機,幫助機械化包括織物生產在內的一些工藝流程,但拼接和最終組裝還需要大量人力。隨著自動化浪潮再起,一般人為紡織業不像汽車與電子行業,機器的精密度不足還無法取代人類的手,加上孟加拉、柬埔寨、中國的勞動力很充足,降低自動化的需要。但現在隨著新興國家工資上漲,機器技術發展快速與成本下降,亞洲紡織業正面臨死亡交叉。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亞洲國家視紡織業是脫貧的第一階段,包括韓國、中國、泰國都歷經過。在服裝業進駐孟加拉之前,這個容易受洪水侵蝕的國家處在饑荒與軍事政變當中,世界銀行表示,2000~2010年孟加拉服裝出口成長近3倍,提供300萬個制造業崗位,占該國出口比重的81%。
但是面臨自動化威脅,估計亞洲國家將損失超過8成的紡織制造業工作,主要原因是現在機器已經可以做到操作柔軟面料、縫合口袋并將褲帶連接到腰帶上這類過去需要人力操作的工作。此外,孟加拉政府替勞工大幅調薪增加勞力成本,以及非洲等紡織業者加入競爭,孟加拉紡織廠積極引入新興的自動化技術。
許多工廠從擁擠的首都達卡遷移到郊區工廠,以便實施西方買家要求的新標準。負擔得起升級的大型制造商投資節省勞動力的技術,數百個小型勞動密集型工廠關閉。孟加拉的人口不斷增長更加劇問題嚴重性,估計孟加拉每年需增加200萬個工作機會,才能趕上勞動力增長速度,但是紡織業一年只增加6萬個工作,2003~2010年一年可增加30萬個工作。
從結果面來看,整合和自動化幫助孟加拉國保持競爭力并保持買方的價格。孟加拉的服裝產值受惠自動化效益持續上漲,2013~2016年孟加拉服裝出口額平均年增19.5%。西方國家業主不會停止自動化腳步,因為科技應用讓產品更加便宜,自動化更可以將產業帶回美國等勞動成本昂貴的國家。
包括美國一家為服裝工廠開發自動化工具的公司Softwear將于2019年在中國服裝生產商蘇州天源于美國工廠導入縫制機器人sewbots,sewbots目標是提供線上訂購后自動按需提供個人服裝,減少時裝品牌將生產外包給亞洲的需求。阿迪達斯的超級工廠Speedfactory也采用電腦針織技術生產鞋子。
替H&M、ZARA等國際大廠生產服裝的孟加拉紡織公司Mohammadi,2012年開始淘汰生產線上的人力,引進173臺德國編織機器,取代500名工人,只需少數人員偶爾調整程序或進行清潔工作,其他時間不太需要人員介入,針織過程已經可以完全自動化。
孟加拉一家紡織廠DenimExpert引入西班牙制造,要價15萬歐元的激光整理機,比幾十名手動執行同樣任務的工人精確得多。其他4臺機器用來自動縫合在加工過程中損壞的牛仔褲,每臺機器配備一名人員,可以取代在標準縫紉機上工作的12名工人。
隨著紡織業自動化加速,孟加拉需要多元化經濟,讓制造業勞動力不會受到技術變革的影響,其他國家也曾經成功地走上這條道路。但報導認為,現在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價值鏈上可找到的高價替代品,如電子產品,也正面臨自動化威脅。世界銀行認為,“如果沒有將年輕人納入制造業活動,就會成為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亞洲國家視紡織業是脫貧的第一階段,包括韓國、中國、泰國都歷經過。在服裝業進駐孟加拉之前,這個容易受洪水侵蝕的國家處在饑荒與軍事政變當中,世界銀行表示,2000~2010年孟加拉服裝出口成長近3倍,提供300萬個制造業崗位,占該國出口比重的81%。
但是面臨自動化威脅,估計亞洲國家將損失超過8成的紡織制造業工作,主要原因是現在機器已經可以做到操作柔軟面料、縫合口袋并將褲帶連接到腰帶上這類過去需要人力操作的工作。此外,孟加拉政府替勞工大幅調薪增加勞力成本,以及非洲等紡織業者加入競爭,孟加拉紡織廠積極引入新興的自動化技術。
許多工廠從擁擠的首都達卡遷移到郊區工廠,以便實施西方買家要求的新標準。負擔得起升級的大型制造商投資節省勞動力的技術,數百個小型勞動密集型工廠關閉。孟加拉的人口不斷增長更加劇問題嚴重性,估計孟加拉每年需增加200萬個工作機會,才能趕上勞動力增長速度,但是紡織業一年只增加6萬個工作,2003~2010年一年可增加30萬個工作。
從結果面來看,整合和自動化幫助孟加拉國保持競爭力并保持買方的價格。孟加拉的服裝產值受惠自動化效益持續上漲,2013~2016年孟加拉服裝出口額平均年增19.5%。西方國家業主不會停止自動化腳步,因為科技應用讓產品更加便宜,自動化更可以將產業帶回美國等勞動成本昂貴的國家。
包括美國一家為服裝工廠開發自動化工具的公司Softwear將于2019年在中國服裝生產商蘇州天源于美國工廠導入縫制機器人sewbots,sewbots目標是提供線上訂購后自動按需提供個人服裝,減少時裝品牌將生產外包給亞洲的需求。阿迪達斯的超級工廠Speedfactory也采用電腦針織技術生產鞋子。
替H&M、ZARA等國際大廠生產服裝的孟加拉紡織公司Mohammadi,2012年開始淘汰生產線上的人力,引進173臺德國編織機器,取代500名工人,只需少數人員偶爾調整程序或進行清潔工作,其他時間不太需要人員介入,針織過程已經可以完全自動化。
孟加拉一家紡織廠DenimExpert引入西班牙制造,要價15萬歐元的激光整理機,比幾十名手動執行同樣任務的工人精確得多。其他4臺機器用來自動縫合在加工過程中損壞的牛仔褲,每臺機器配備一名人員,可以取代在標準縫紉機上工作的12名工人。
隨著紡織業自動化加速,孟加拉需要多元化經濟,讓制造業勞動力不會受到技術變革的影響,其他國家也曾經成功地走上這條道路。但報導認為,現在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價值鏈上可找到的高價替代品,如電子產品,也正面臨自動化威脅。世界銀行認為,“如果沒有將年輕人納入制造業活動,就會成為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
相關閱讀
- 服裝巨頭GAP,也計劃大面積關店!還準備淡出商場...打的啥算盤?2020.10.28
- 紡織服裝老板注意:這個格子條紋是Burberry專利!2020.10.27
- 轉移東南亞遭遇產業鏈短板,國內服裝業“回流”中西部2020.09.28
- 美國對中國服裝進口減半!中國服裝產業還能翻身嗎?2020.09.16
- 二季度營收下滑41%!運動品牌安德瑪擬全球裁員600人2020.09.14
- 東南亞:不"香"了!柬埔寨紡織工人工資將繼續漲!漲!漲!2020.09.07
- 沒完沒了“搞事情”?印度對華聚酯切片發起反傾銷調查2020.08.20
- 疫情改變消費場景,全球服裝需求大幅下滑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