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阿根廷沒有哭泣,殘酷的是,尼日利亞小伙子們的世界杯之旅結束了。
但是,這支年輕的尼日利亞隊,留給我們的記憶遠遠不止被絕殺后的失望與悲傷。在世界杯的另一場競爭中,他們獨領風騷,無可匹敵——32強中,他們的球衣絕對是最能引領世界潮流的。
一提起世界杯,除了球隊及明星球員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們極具代表性的球衣了??肆_地亞的格子衫、阿根廷的藍白劍條、荷蘭永遠不蛻變的激情橙色…
今年的世界杯,可以顛覆經典的全新勢力終于出現,他們是年輕的尼日利亞。
今年2月份,尼日利亞足協官方開放國家隊球衣預售,短短3分鐘就在全球范圍內達到了超過300萬件的預定量。
原以為除了球迷們各自心有所屬外,類似阿根廷這種經典的藍白劍條才是更容易被廣泛接受的款式,畢竟每屆統計的球衣銷量經典款們都榜上有名。沒有想到這次卻敗在了尼日利亞的手上。趁著這股熱勁,NIKE官方又推出了尼日利亞世界杯系列,涵蓋了從頭到腳的產品,還拍攝了宣傳大片。發售當天,門店外大排長龍。
可這件球衣究竟神奇在哪,以至于讓全世界都興奮不已?
運動休閑風盛行
從大環境來看,今天的球衣不再局限于球場,運動風格的服飾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街小巷,一如90年代運動品牌們(FILA、Champion等)占領街頭一般。世界在日益開放及向多元化發展,除去條條框框后,以往講求階級、身份認同的概念也逐漸模糊。在不受限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于選擇一種輕松休閑的生活方式。
抓住商機的運動品牌們開始混跡于各大時尚圈,從 Gosha Rubchinskiy x Adidas 到國內的李寧,到處彌漫著一股運動休閑風。受到流行的鼓吹,球衣自然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Gosha Rubchinskiy x Adidas(左) 李寧(右)
而一向強調以運動員為主的 NIKE 這兩年似乎也開始嘗試走市場化路線,積極進軍時尚領域。像早前就與 OFF-WHITE 聯名推出了一系列球鞋設計,最新的足球系列聯乘企劃也異常引人矚目。
NIKE Air VaporMax x OFF-WHITE (上)
NIKE x OFF-WHITE 足球系列 (中 & 下)
然而時尚終歸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僅靠拍攝時尚大片以及搶占流行市場并不足以解釋尼日利亞為何會脫穎而出。
這一次,NIKE獲得主動權
單純從衣服本身來看,設計風格的確是有別于以往 NIKE 代理下的球衣給人小心翼翼的感覺。不要說小心翼翼了,NIKE 心里其實很苦??纯窗臀骱陀⒏裉m的球衣,我們不難發現…
一邊是大面積的黃色黃色再來點綠,另一邊則必須是白色要么客場換全紅,有點條紋都最好虛到看不見。每一屆好歹花了4年時間調研加修改設計,結果還是大面積的單色。不夠嗎?我在袖口加一點小設計?或者換一下領口你覺得怎樣?
吐槽歸吐槽,這一成不變的風格的確不是 NIKE 的本意。突然大改設計老粉們可能會不樂意,但還不是 NIKE 最擔心的。
NIKE FC 的設計總監 Peter Hoppins 在接受雜志 FADER 采訪的時候大吐苦水:“就算你知道年輕人會喜歡,他們(巴西和英格蘭)就是不肯接受新的設計,沒辦法,就怕他們不簽字。”
不是不想改,人家不讓改啊。相反,世界杯的年輕選手就樂意多了。這次在尼日利亞的球衣設計上,NIKE 總算獲得了主動權。而最終讓尼日利亞大獲全勝的關鍵在于這件球衣制作背后所蘊含的新生力量。
來自尼日利亞的暴擊
尼日利亞雄鷹隊愛慘了他們的戰袍,在 ESPN UK 采訪視頻里,他們就說這件衣服讓人渾身上下充滿力量。無論是以國旗綠白綠配色為基調的設計還是象征雄鷹翅膀的羽翼印花,都將今天尼日利亞年輕人們的沖勁描繪得淋漓盡致。
足球在尼日利亞人民的生活當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1960年獨立后,尼日利亞政府就大力推舉各種國內、國際運動比賽項目,希望在多民族的國土上盡快重塑國家認同感。而自1994年成功晉身世界杯后,足球便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真實的尼日利亞遠不止如此。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是尼日利亞經濟活動的主要來源,國家相當富足,但同時過分地開墾也使環境進一步惡化。政府因從中牟利而不愿過度干預,地方自衛組織橫生。
Falz 的《This is Nigeria》拍出了尼日利亞的真實寫照。翻拍自 Childish Gambino 的《This is America》的音樂 MV,《This is Nigeria》從一個年輕人的視角,再通過音樂,描繪了一副尼日利亞暴亂及內戰的景象。
混合了超過250個民族的尼日利亞每天都有犯罪發生,政府貪污腐敗,但“這就是尼日利亞,看我還生活在這呢(歌詞)”。
除了美國的好萊塢、印度的寶萊塢,尼日利亞其實也有一個電影夢工廠——諾萊塢,出片量僅次于印度。但平均每部電影2.5萬美元的制作經費以及每周一部的出片率讓世界對尼日利亞的電影望而卻步,影片更多是為自己人服務,無法走出國門。
2016年,由尼日利亞的青年導演 Abba T. Makama 拍攝的《Green White Green》入選2016年非洲及多倫多電影節,開始改變世界的既定印象。
電影講述的是三個來自不同民族(豪薩族、約魯巴族以及伊博族,尼日利亞的三大民族)的年輕人,在考大學前聚在一起要干一番事業的故事。
而三人的生活交往正是尼日利亞當下年輕人們的生活狀態:搞藝術、為了向爸媽證明自己、拍電影等等,都與全世界的年輕人無異,差別只在于他們的“身份”、生活環境,讓他們的處境變得稍有不同。而即使如此,在走向社會前,他們也與大家無異,只是鮮少被看到。
導演 Abba T. Makama
復雜多元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我想當然以為尼日利亞球衣的設計會變得很困難。然而 Peter Hoppins (前文提到的 NIKE FC 的設計總監)卻公開表示,尼日利亞的球衣其實是最好設計的。“我們和球員以及尼日利亞聯邦政府一起設計了這款球衣,就像大家聚在一起玩一樣輕松…未來,尼日利亞也打算加入更多傳統的東西,如果大家都有那個創新的意圖,你最終肯定能做出和文化高度相關的東西,并引起年輕人的共鳴。”(來自 FADER 雜志采訪)
今年出戰的雄鷹隊成員平均年齡22,最小的守門員 Uzoho Francis 19歲。盡管他們來自不同的俱樂部,但今晚確實一同為尼日利亞而戰。
年輕的力量總是讓人感到驚喜,尼日利亞參與的球衣設計最終呈現出的這種“背離常態”的成果,讓身處世界各地、正經歷不同人生際遇的年輕人們產生共鳴,我們其實和你們都一樣,勇于創新及與眾不同才是真正令人興奮不已的原因。
在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被阿根廷絕殺的尼日利亞應該已經買好了回家的機票,但告別俄羅斯之后,尼日利亞年輕人創造自己潮流的這一場比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