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如果遇到了技術難題,不用擔心,幾家聯盟企業會一起動用人力物力幫忙攻關。這種企業間自發形成的“科創聯盟”,如今在諸暨眾多的襪業企業中悄然萌芽。“科創聯盟”的出現,不僅減少了企業的研發費用,降低了企業的研發風險,在資源互補、技術共享的環境下,研發速度和研發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攀升。在外貿形勢不容樂觀、內銷市場拓展緩慢的大環境下,“科創聯盟”或許能成為企業擺脫困境的突破口。
科創聯盟讓企業互惠互利
諸暨市大唐鎮的襪業配套企業寶麗彩印前不久突然接到一單棘手的活。原來大唐鎮一家襪企接到了客戶3萬盒高檔禮品襪的訂單,襪子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可之前從杭州、義烏等地打樣來的包裝盒卻都被客戶一票否決,心急如焚的銷售經理找到了寶麗彩印。面對突如其來的訂單,寶麗彩印董事長王寶峰一刻都沒有遲疑,當即聯系企業所在的“科創聯盟”的技術骨干,經過一天時間的攻關,第一批包裝盒就獲得采購商的認可。
王寶峰口中的“科創聯盟”是幾家襪企在發展過程中自發逐漸形成的一種技術聯盟,只要一家企業遭遇了技術瓶頸,其他企業都會發揮自己的特長幫忙解決難題,實現技術互補。“很多技術骨干都分散在各個企業,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一旦有客戶下單,這些聯盟單位的技術骨干都會在第一時間到場,共同研發新品。”
和寶麗彩印一樣,聯盟內的另一家企業文英塑料軟包裝材料廠也因為技術互補而受益匪淺。這家不起眼的襪子外包裝配套企業,在整體形勢不佳的情況下,產品非但不愁銷不出去,利潤在原來的基礎上反而有10%~30%的提升。“如果光靠自己的技術人員去研發創新,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產品檔次也不能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而依托‘科創聯盟’開展技術創新就省力多了。”該公司總經理趙文英說,正是得益于“科創聯盟”的資源共享,該公司的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創新成本明顯下降,企業先后研發出OPP、PE、CPP等20多個系列300多個品種的襪子軟包裝材料,不少還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從聯盟中汲取養分的同時,文英包裝也為聯盟內的其他成員出謀劃策。前不久,一家安華的襪業企業在生產襪子包裝時遇到了難題,一款想要印到包裝上的圖案百般嘗試都沒有成功,于是他們向文英包裝求助。經過多次試驗,文英包裝也沒有成功,但技術人員卻發現問題出在印染原料上。果然,在更換了印染原料后,設想的圖案成功印在了襪子的包裝上。
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作為大唐襪業研究所所長,顧伯生是一位低調的企業家,但他在“科創聯盟”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按照森威特針織董事長馬森勇的話說,老顧好比是科創聯盟的“火車頭”,無論是襪機出現故障,還是新工藝改進,只要聯盟中的企業有需要,顧伯生都會及時跟進并排憂解難。
為了給企業提供最直接的幫助,顧伯生在襪業研究所建立了1000多個款式的襪子花型數據庫,使企業花樣設計更加快捷,最快的10秒鐘就能完成。除了織襪工藝的創新,顧伯生還精通各種襪業機械,他最拿手的是改造襪機,普通襪機一經他的手,基本能達到世界先進設備的效率。一位襪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是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哪種系列的襪子好銷,哪種襪子已逐漸淘汰,研究所都會把分析后的數據告訴我,然后我就決定下個月生產什么產品。”這種運作模式,使大唐鎮的經營戶在家門口埋頭生產襪子的同時,始終緊跟市場的腳步和產品的發展方向。
隨著高端市場的需求量漸增,功能類、保健類、時尚類等襪子產品逐漸走進大眾消費生活,如果僅僅依靠單個企業的研發創新,不論在精力上、經費上都很有限,而一個企業不創新、不轉型,一味地遵循以往單一的貼牌加工模式,面臨的將是被無情地淘汰出局。諸暨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企業遇到的諸多困難和問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科創聯盟”橫向一體化發展的途徑,使產業鏈發生“核裂變”,通過聯盟紐帶和抱團創新,形成一個統一的科研組織,從而達到成本降低、質量明顯提升的效應,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在諸暨襪業企業中,像這樣自發形成的“科創聯盟”不止一個。大唐鎮工業副鎮長孟理光表示,企業通過技術互助攻克技術難題是一件好事,可以利用盡可能少的資源實現更多的技術創新,讓企業互惠互利。孟理光告訴記者,今后大唐鎮還會考慮由政府出面引導,成立正式的“科創聯盟”、“技術聯盟”,讓聯盟發揮出更大的能量。
聯盟也需請外援
在“科創聯盟”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企業家們也清楚地看到,如果光靠自身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在大唐鎮黨委政府的牽線搭臺下,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紛紛走上了校企結合的“創新聯盟”之路。一些襪企建立了科研中心,與國內百余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據初步統計,目前大唐有專業襪業研究所5家、輕紡產品檢測中心3家、廠辦研究所30多家。
“校企結合的‘創新聯盟’主體一方是大學,另一方是企業。高等院校在行業中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礎。中國現有與紡織相關專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80多所,這些都為校企結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一家襪企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企業有資金優勢,而高校在研究方面有其獨特之處。通過“創新聯盟”的形式,企業為高校提供研發資金,高校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兩者各得其所,資源互補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