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充滿喜感的出場,讓筆者決定把開幕式看完。也許是因為北京奧運會剛剛過去四年,作為中國人,不自覺地要拿“2012·倫敦”與“2008·北京”作比較。
對比之下發現,原來,除了大氣磅礴,還可以深邃厚重;除了絢爛多姿,還可以樸實無華;除了視覺震撼,還可以是靈魂觸動;除了整齊劃一的團體操,還可以是全民狂歡的大party;小女孩童稚的嗓音唱起莊嚴瑰麗的《歌唱祖國》固然讓人耳目一新,70高齡的保羅·麥卡特尼真情演繹的《Hey, Jude》同樣令人為之動容。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不僅是國際體育領域的盛事,更是國內外各大運動品牌爭相競逐的焦點。
正在進行的倫敦奧運會,對于迫切希望有所突破的運動品牌來說,作用不亞于一針強心劑。而實際上,因為時差與距離等原因,倫敦奧運會對中國市場的輻射能力能有多大尚未可知,在國內做好精準營銷才是關鍵。
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凡客就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方面,凡客的規模在持續猛漲;另一方面,其庫存規模也越來越大。面對管理短板,凡客緊急剎車,反思大躍進。日前,凡客CEO陳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2年,凡客面臨的是回歸產品,提升品質。”
應該說,中國服裝行業靠規模擴張取勝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精耕細作的時代已經來臨。“以前,中國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國內剛性消費需求支撐著;現在,企業發展條件發生了變化,就需要從內生動力來看待未來發展。”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以來,歐美經濟危機不斷發酵,中國服裝出口遭遇嚴重沖擊,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產業自身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使得2012年中國服裝外貿形勢尤為嚴峻。擁有制造優勢的企業應該尋找新的突破方向,融入到中國服裝大產業鏈當中。
事實上,調整已經開始。
習慣了做長單、大單的出口企業,已經在努力嘗試著接短單、小單。習慣于管理“60后”的企業老板們,也在琢磨手下這些“90后”員工心里都想著什么。他們在適應新形勢,樹立新的用人觀。雖然,OEM仍是賺錢相對容易的生意,然而有意愿的企業也可以通過轉型升級,逐漸走上ODM、OBM的路線甚至創建自主品牌。
這就需要擁有品牌優勢的企業和擁有制造優勢的企業實現產業聯動。
廣州狀態服飾董事長毛繼鴻曾表示,作為有一定知名度的設計師品牌,“例外”愿意優先考慮與國內制造企業合作,而這種倡議也得到制造界的回應。最近,一直為日本品牌代工的東莞市誠二制衣廠,就與國內知名品牌愛慕內衣簽定了合作意向。
產業的發展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一些有遠見的地方政府早已懂得,從長遠來說,對企業的扶持相當于“放水養魚‘,對地方經濟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企業也不能什么也不做,坐等好政策送到嘴邊。”政策扶持都是一時的,早晚都要自己面對,苦練內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嘉興永成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永法認為,只有積極練好”過冬“本領,才能迎來發展的”春天“。
成功的路不止一條。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借用魯迅先生那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