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眼中,傳統的奢侈大牌仍舊是奢求、而普通主流時尚品牌又無法滿足品質和設計的雙重要求,這時候,“輕奢侈”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為了順應這一消費需求,越來越多的本土服裝服飾品牌開始涉獵“輕奢侈”領域。 本土品牌涉足“輕奢侈”領域既是市場細分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滿足高端消費群體的特定需求
市場呼喚“輕奢侈”
有關報道顯示,在我國,輕奢侈產品的消費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富裕階層的日常消費,以此體現其時尚度和生活品質。二是白領階層體現自我個性的消費。普通白領用戶消費輕奢侈品更多的是為了在工作繁忙之余,偶爾犒賞一下自己。
“泉州部分本土品牌這兩年的品質越來越好,在面料和設計上都更加精致,而價格與國際大牌比起來,又顯得‘親民’很多,幾千元一套的西裝,我覺得價格挺合適的。”她認為,在國際上,一些奢侈品品牌的“副牌”因為價格更合理,被稱為“輕奢侈品”,泉州品牌現在注重品質和設計的性價比,也有望邁入輕奢侈行列。
有關人士分析,“輕奢侈”消費主力軍為27歲至35歲之間。
輕奢侈品的主體消費人群分布比較廣,他們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和鑒賞能力,對時尚行業有一定的了解。消費動機的核心是有保障的品質、追求高品位的生活以及社會地位與身份的體現。
當然,“輕奢侈”的消費大軍中,也不乏像陳小姐這樣的普通白領市民。他們消費輕奢侈品則更多的是為了在工作繁忙之余,偶爾給自己犒賞一下。但跟專門消費高端奢侈品的買家相比,平均年齡會更低一些,大概在27、28歲到35歲左右。
本土品牌涉足高端群體
業內人士分析,輕奢侈與奢侈品的最大的區分在于價格。廣州市服裝設計協會主席、時尚產業研究專家李基海就認為,如果從價位上來設定輕奢侈品,2000元到5000元是一個合理的范圍。
縱觀泉州服裝服飾品牌,兩三千元的單品已不在少數。在2012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本土服裝品牌“七匹狼”第一次推出了“名士高級定制”系列;而卡賓早在2010年就專門推出了一個高端品牌“Cabbeen Chic”(卡賓潮流),產品定價為1000元—10000多元。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品牌要走的就是“輕奢侈”的路線,主打先鋒的科技色彩與自然元素,講究設計感,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前衛與優雅并重的男性消費潮流。
從今夏流行的趨勢來看,各大品牌也越來越注重面料的使用,如七匹狼的“冰爽棉襯衫”、九牧王的“冰涼云母紗”等等。
利郎(中國)有限公司團體定制部經理李波說,本土品牌涉足“輕奢侈”領域既是市場細分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滿足高端消費群體的特定需求。“搶占高端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為了打響品牌知名度,吸引眼球制造賣點,并非品牌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雖然泉州本土品牌這幾年競相在產品中融入使用高端面料,加強產品的設計元素,注重產品品質,明顯有提升品牌的價值動作,然而消費者卻并非都買賬。李波表示,與其他行業相同服飾業也存在著“外來和尚好念經”的現象,國人在對品牌的選擇上往往會更傾向于“洋品牌”,尤其是售價不菲的奢侈品。
“輕奢侈”對決“快時尚”
在過去的兩年,無疑是快時尚大行其道的兩年,ZARA、H&M一時間風靡各大零售商場。然而在經歷了對款式和設計的“瘋狂追求”之后,設計抄襲、成本降低,品質變差使得消費者和市場對快時尚的癡迷越發降溫并回歸理性。
追求真正好的設計和品質的顧客越來越多,但是當傳統的奢侈大牌仍舊是奢求、現有的普通主流時尚品牌又無法滿足品質和設計雙重要求的時候,“輕奢侈”就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首選。
此前有媒體報道,快時尚之后,“奢侈品”將成為商場的下一個追捧目標,但業界人士仍然認為,輕奢侈概念一時難以替代“快時尚”模式。
李波指出,“快時尚”與“輕奢侈”滿足的是兩種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他們有各自的商業空間和市場定位,并不存在著誰取代誰的矛盾。
利郎(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胡誠初認為,目前泉州服裝品牌的定位是在搶占二、三線市場,大多還是要靠走“快時尚”路線才可以實現目標,現在的品牌實力還不足以被劃入輕奢侈行列。
不可否認,價格上與高端奢侈品牌形成鮮明對比的輕奢侈品牌在泉州也有自己的市場,但總體而言,伴隨著知名連鎖百貨的相繼入駐,快時尚,在泉州才剛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