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我國紡織產品新國標的強制性標準《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將正式實施。新國標明確規定3歲以下兒童服裝必須符合A類標準,否則將被禁止生產和銷售。
雖然標準推遲一年后才正式實施,新版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于甲醛含量、pH值和異味等相關指標都進行了嚴格界定,并將紡織產品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A類服裝可供3周歲以下嬰幼兒穿著。
從8月起,3歲以下兒童服裝都要執行A類標準,對不符合新標準的紡織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兒童服裝特別是嬰幼兒服裝的質量安全近年來引起許多家長的關注。今年8月1日起,新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將全面實施,新國標對嬰幼兒紡織品質量要求更高。昨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兒童服裝專柜和批發市場,發現許多嬰幼兒服裝已經逐步開始執行新標準,但也有一些存在著吊牌不規范,甚至無吊牌的現象。
新標對嬰幼兒服裝影響最大
這次強制實施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嬰幼兒紡織產品影響最大。舊標準中,嬰幼兒紡織產品的定義為“年齡在24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新國標中則改為“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這意味著嬰幼兒紡織產品的年齡范圍擴大,也意味著童裝企業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去調整2~3歲童裝的產品管控。
調查
大部分服裝尤其是近期生產的服裝都開始采用新標準,將1~3歲定為嬰幼兒服裝,并在吊牌上詳細標明了服裝經檢驗符合A級標準值。紡織新國標本來去年就要實施的,但考慮到紡織產品的特殊性,將實施的時間推遲了一年作為緩沖期。廠家已經開始按新標準生產童裝了,現在少量仍在售的按舊標準生產的2到3歲童裝都是庫存,等到正式實施后就會下架。
不少童裝根本沒有吊牌,即使有也只標明了成分,未注明服裝經檢驗所達級數。對于新國標店家表示“沒聽說過,反正12歲以下都叫童裝,不分什么嬰幼兒或是其他,衣服材質都一樣,就是分大小號,都是一等品,可以放心買”。
分析
童裝成本增加但暫不漲價
新國標實施后,童裝生產企業將增加原材料成本。同時還增加了檢測項目,檢測費方面也有所提高。據粗略統計,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成本將增加1%~5%,其中童裝企業成本增加最大。重慶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尚福表示,新國標對紡織品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等安全及物理特性作出了明確的限制規定,并規定產品中不得有異味和使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因此,意味著企業要花更多的財力和物力在原材料控制上。
增加的生產成本是否會轉嫁給消費者?
目前服裝行業市場低迷,廠家都在用折扣換取銷量,因此,現階段暫不會漲價。
目前,李寧集團發力童裝領域,未來5至10年,“小李寧”將成為集團發展的重點方向,李寧童裝將著重為5歲到12歲的兒童提供運動服裝產品。早在2010年,李寧就與童裝品牌派克蘭帝合作,推出李寧童裝。
當然不止是李寧,運動品牌已經成為搶灘國內嬰童裝市場的一股強大力量。
2008年,安踏推出了附屬品牌ANTAKIDS,作為安踏品牌的延伸,并借助母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拓寬銷售,挖掘新的用戶群體,一年之內就開出了160家童裝專賣店。2009年在香港上市后的361°也于當年推出童裝系列,并計劃將20億港幣融資額的9%用于童裝的研發及拓展。
今年4月,在特步的十周年慶典上,也傳出消息說,特步今年將開100家童裝店。據說匹克也有進軍童裝市場的意向。而早在2001年和2002年,耐克和阿迪達斯就在中國推出了童裝產品。
休閑品牌也沒閑著。截至2011年底,森馬旗下的童裝品牌巴拉巴拉營收達到205278.76萬元,約占公司總營收的1/4。
而2011財年,美邦服飾也推出了獨立童裝品牌“MooMoo”。包括佐丹奴、七匹狼等休閑品牌也均有涉足童裝領域。
而中國原來從事童裝OEM的企業也在朝品牌轉型。博士蛙、雄風集團正是這個群體的代表。
另一股力量來自國外。比如,今年5月,日本童裝品牌DreamBabys通過與中國本土公司雄風集團合作,進入中國市場,此前它已對中國市場“向往已久”;而丹麥的童裝品牌GreenCotton也通過其駐華使館找到姜熊烽,希望以合作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歐美奢侈品大牌也盯上了中國的“孩子們”,紛紛推出童裝系列。
目前為止,Gucci,阿瑪尼,安娜·蘇都在做童裝。
在投資廣州英愛之前,云月基金已經在中國嬰童市場看了兩年多?!皨胪袠I屬于消費品范疇,但它整個行業增長速度卻高于一般的消費品增速”,云月基金負責英愛項目的高級副總裁茅矛稱。
2009年,我國兒童用品的消費額自560億人民幣元增長至1530億人民幣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2%,2013年有望增長至3061億元。中國將進入第四次生育高峰期,“嬰兒潮”將帶來“嬰童經濟”的全面爆發。
目前國內嬰童裝市場的現狀是,還沒有哪個品牌或企業有足夠的規模或影響力。博士蛙曾在其招股書中稱,2009財年,其營業額超過6.3億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排名,在國內中高端兒童消費品市場中位居榜首,但其市場占有率也僅僅是4%。
未來,雖然要走多品牌運營路徑,希望更多的是引入國外成熟的嬰童裝品牌。
在中國自己做一個品牌出來是非常難的,一是要有耐心,還要有經濟實力,另外,從整個大環境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百貨店,在觀念上還是更傾向于選擇國外品牌。
百貨店和消費者對國外品牌還有“崇洋”心理,但在國外好賣的產品,來中國未必好賣,在一些標準上在國外可以,在中國就過不了關;其次,中國小孩在體型、哺育習慣等與國外都有不同,這就要求服裝在一些細節的設計上有差別。尤其是在嬰兒裝領域,中國本土品牌要比國外品牌有優勢,因為本土品牌更了解中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