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最近在體育用品鞋服行業發生了兩個事件引人矚目,一是李寧公司在遭遇重重經營危機之后,CEO張志勇被迫辭職,創始人李寧重新走到前臺。另一條新聞也是意味深長,阿迪達斯宣布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中國的一家直屬工廠,并遷往緬甸,阿迪達斯的出走意味著什么呢?
中國作為消費市場的重要性與作為生產基地的重要性顯然不是同一回事。阿迪達斯不僅不會放棄中國的巨大消費市場,而且會更加重視。但阿迪達斯不再把中國當成重要的生產基地,撤走自己的工廠表明它已經認識到,在中國從事產品加工、生產已無利可圖。
阿迪達斯的舉措并非偶然,大品牌廠商將制造工廠從中國遷向生產成本更低的東南亞,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就開始了。這些情況提醒我們,現在中等收入困境開始實實在在地困擾著中國。
所謂中等收入困境就是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勞動力的成本出現了相應的提高,而個人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生產率并沒有提高,勞動力的性價比不斷下降,制造業的重心開始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梯度轉移。
李寧作為擁有自主體育用品鞋類服裝品牌、自由知識產權的中國本土企業,一度顯示出趕超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勢頭,而現在卻深陷困境。眼下發生的這兩個新聞事件將目前中國制造面臨的挑戰和威脅凸顯出來,同時也提醒我們,過去仰仗的比較優勢已經消失殆盡,除了在研發、品牌和生產領域同時培育創新能力,殺出一條血路,我們已經沒有其他路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