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中國家紡品牌影響力傳媒大獎頒獎盛典暨中國家紡品牌渠道建設高層論壇于8月27日在滬拉開帷幕。作為主辦方的中國紡織報社,再一次將年度家紡盛會呈獻給行業。活動也一如既往的得到了來自中國家紡協會、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中國商業聯合會的鼎力支持和經濟日報(集團)、中國報業協會行業報委員會的悉心指導。
今年年初,中國家紡協會出臺了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進入“十二五”,家紡跟隨著整個紡織行業,向著由“家紡大國”轉變成“家紡強國”的目標前進。規劃綱要指出家紡行業將面臨著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雙重機遇。俄羅斯、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及東盟、南美洲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家紡產品的進口需求快速增長,而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等需求因素,都將為家紡國內市場提供新的增長空間。
正因為市場有需求,5月22日召開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1~4月紡織經濟運行分析會上,當全紡織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增速下滑明顯,面臨較大的運行壓力時,家紡行業卻仍然保持了主營業務15%的增長。
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兆華分析道:“這和家紡產品特性、消費特點有很大關系。”首先是產品特性。當前大部分中國家庭不會擁有大量家紡產品,據調查,平均每個家庭擁有床品的數量不足3套,這說明家紡消費仍處于理性消費階段,家紡產品保有量落后于理性消費量,市場還有很大空間。其次是消費特點。經濟形勢不好帶給家紡消費的變化,就是價位檔次下移,消費者更趨向平價產品。根據2010年至今的價格和銷量走向圖來看,價格與銷量呈反比關系,當價格升上去,銷量就降下來;而當價格往下走,銷量就往上走,這說明消費者追求性價比高的產品。
這樣的樂觀態度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對現實的分析。近兩年,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以致于其被稱為“救心丸”。楊兆華表示,一些企業要求其電子商務每年增長100%,這從側面說明電子商務發展空間大,同時企業家對此抱有極大期望。對品牌來說,在網上開店比找加盟商更容易。如京東商城、當當網、淘寶網等渠道越來越多,也日趨成熟,品牌不再需要費心培養渠道,而是直接借力。此外,由于能夠直接接觸客戶,品牌加快了反應與調整的速度。
鑒于對行業大背景的深刻認識,中國家紡品牌渠道建設高層論壇主題定為“提升品牌價值、強大終端渠道”,正是緊扣時下國內企業最關注的話題,站在行業的高度為企業解惑,幫企業理清經營思路。參會人員為企業家、大型商場賣場代表、加盟商、設計師、營銷專家、媒體機構等約200人。
從此次論壇主題的設置到主講嘉賓的邀請,無一不體現主辦方的用心。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十二五”新環境下企業發展之路與資本運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顧問、中國家紡協會名譽會長楊東輝,《十二五”時期中小型家紡企業的品牌升級戰略》;中國家紡協會會長楊兆華,《當下金融環境下中國家紡品牌如何“樹信心尋商機提效益”》;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家紡商業渠道的發展規劃與未來趨勢》;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百貨渠道變化與家紡商業機會》;上海襲人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啟峰,《中國家紡終端模式變革與營銷創新》。從參會人員的現場反應來看,嘉賓的精彩發言正是道出了他們的疑點,也為他們送去了“良方”。
而今年度國內家紡行業的閃光點在哪兒?行業媒體無疑是最善于捕捉的。中國家紡品牌影響力新聞調查傳媒大獎正是通過對國內20個代表性品牌進行集中調查,從市場份額保持增長勢頭;戰略前瞻性;受現在和潛在的消費者賞識程度;對所處行業結構的塑造力;對消費文化的引導力;對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控制力;對競爭和壟斷的駕馭力;在管理、開發、營銷領域的創新力;社會影響力;受眾追隨力等10個考察指標出發,從20家候選企業中評選出10家在各領域有亮眼成績的企業。
經過上一年首屆傳媒大獎的探索與鋪墊,今年的策劃性更強、目標更明確、影響力也將更深遠。從社會效應來看,此活動是中國家紡領域惟一傳媒大獎,將成為中國家紡領域受人關注的焦點,同時,獲獎品牌通過各種主流傳媒輻射到整個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影響力。從產業效應來看,評選內容的最終排名將成為當年家紡產業的晴雨表,它的結果將為整個產業一個有力的參照指數。從商業效應來看,傳媒大獎頒獎典禮將邀請商界人士、紡織家紡領域各方協會領導,家紡品牌總裁以及各主流傳媒到場,為品牌的未來市場影響力奠定基礎。從傳媒效應來看,此次新聞調查傳媒大獎具有獨一無二傳媒影響力,各大主流傳媒眾多資深記者將依托媒體的公信力,全程調查評選并進一步跟蹤報道,最終依據傳媒不可替代的傳播力度,讓公眾對中國家紡品牌影響力有一個科學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據悉,9月中國家紡品牌影響力傳媒大獎組委會將啟動新一輪的品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