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Forever21加大亞洲擴張速度。目前在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也深受歡迎,國內的消費者對這個品牌也并不陌生。Forever21執行副總裁Mr.Larry Meyer介紹,目前,Forever21在全球范圍內已擁有480多家店鋪,旗下產品包括女裝、男裝、童裝、配飾及鞋具等。位于北京apm的新店鋪樓高4層,占地面積達2500平米,主要是女裝、配飾、鞋包及內衣,男裝和童裝暫未上架。商品價格基本保持與海外一致,飾品10元起,服裝40元起。
快時尚風生水起
近些年,快時尚品牌與購物中心的結合日益緊密,例如北京西單大悅城、歐美匯、藍色港灣、首地大峽谷等,紛紛引進快時尚品牌為主力店:歐美匯有H&M、C&A、UNIQLO、MCJEANSTOWN等;藍色港灣有H&M、ZARA系列品牌、優衣庫、MANGO等;首地大峽谷有H&M、GAP、ASOBIO等。
不僅僅是北京,近一兩年,快銷服裝品牌在深圳的擴張速度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除了毫無爭議地成為購物中心的銷售王牌、坐上主力店寶座之外,其勢如破竹的發展勢頭也引發了零售業界對國內服裝品牌營銷理念落后的討論。
快銷時尚品牌ZARA近日強勢進駐海岸城、英國著名品牌TOPSHOP日前也在金光華廣場開出首家門店、MANGO在COCOPARK的門店已經開業、國際休閑時尚品牌優衣庫與當今男子網球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約科維奇簽約,令其成為公司全球形象大使以便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
此外,在國內的很多個城市,幾大快時尚品牌集合在同一家購物中心的例子到處可見,例如石家莊除了樂匯城外,萬達廣場、北國東尚MALL、萬象天成等都各自引進了快時尚品牌。而對廣州市場來說,最近兩年,快時尚品牌擴張迅猛,ZARA、H&M、優衣庫等等全球快時尚洋品牌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布局各大時尚賣場。
對于這場購物中心快時尚風潮,藍色港灣市場推廣總監宋嵃知說,引入任何一個品類都與項目定位是分不開的,藍色港灣面對的是25-49歲、半徑5公里之內的都市白領等中高端客群,這些目標客戶表現為對時尚新鮮事物敏感度高,受教育程度偏高,大部分有國外生活或工作經歷,適應國外消費習慣。
因此,在藍色港灣的品牌配比上,快時尚品牌占有一定比例。歐美匯購物中心租賃物業副總監王素平介紹,歐美匯的市場定位是年輕時尚,中關村年輕人多、寫字樓白領多、大專院校學生多,他們構成了歐美匯消費客群的堅實力量,而快時尚品牌恰好能激發這部分客人的“瞬間購買”欲望。
互相借力實現雙贏
一直以來,百貨與購物中心的共存榮似乎是天作之合,人們很難想象沒有百貨主力店的購物中心會是什么樣子,而近些年,購物中心和百貨店的關系切出現微妙變化:百貨遭遇購物中心“清退”的案例并不少見。凱德的龍之夢購物中心,以及香港的眾多購物中心都很少有百貨加盟,甚至已有百貨的購物中心也在逐步清退百貨。藍色港灣的美瑞百貨也在開業后不久變身為每克拉美,上海正大廣場在調整升級時也首先減少了主力百貨的經營面積,為引進時尚品牌及餐飲娛樂等業態提供了可能。而港匯廣場清退港匯新翼百貨、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清退龍之夢百貨等一系列案例均佐證了購物中心與百貨漸行漸遠。雖然對于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的說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則認為過于極端,但百貨在購物中心里也必然要不斷變革,不然很難跟上購物中心的發展步伐。
反觀可供購物中心選擇的快時尚品牌卻越來越多。近年來,隨著消費的逐步升級,時尚品牌文化消費成了人們親睞的購物潮流,尤其是當代的年輕一族們,對潮流品牌認知度和信賴感大勝以往。而緊貼時尚潮流的快時尚服飾品牌成為了各大購物中心的香餑餑。似乎商城里沒有一兩家國外快銷服裝品牌企業進駐,都不好意思叫購物中心了。
正如北京apm購物中心總經理蔡志強所說:將“新東安市場”改名為“北京apm購物中心”,就是要打造一個年輕時尚的一站式購物中心。所以,近幾年陸續引進了GAP、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由于每個時尚品牌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品牌和設計風格及相應的客群,他們的到來,給消費者帶來了更齊全、立體的消費體驗。Forever21執行副總裁Mr.LarryMeyer認為,快時尚品牌與購物中心相結合是雙贏的做法,快時尚品牌可實現自己加速擴張的目的,購物中心則借快時尚品牌吸引更多人流,增加商場效益。
然而,快時尚品牌對于購物中心而言,并不是無堅不催的商業符號。“存在質量問題”、“不耐穿”等負面信息經常被消費者投訴。
對于國內的服裝品牌來說,現在需要改變的是營銷理念嚴重落后的狀態。在國內,很多服裝企業的營銷觀念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階段,對品牌形象、受眾定位、推廣策略、營銷套路、時尚創意等方面都沒有深刻的認識,以至于生產出來的大多數產品和消費者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分歧。
在快時尚方面,國產品牌美特斯邦威開始有跟外來快消品牌一爭長短的底氣,但是更多的服裝企業還需要進行現代營銷課程的學習與提高,盡量拉近與洋品牌的距離,這才有可能在嚴峻的競爭環境中找尋到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