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裝發展晚于歐美,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男裝的發展過程,也可以看出我國男裝市場與國外男裝市場相比,發展較晚,截止到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還沒有相對成熟的男裝品牌,在國際男裝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男裝品牌都起源于北美和歐洲國家,這些國家的男裝行業起步較早,所以在服裝設計方面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其中,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的一些男裝品牌享譽全球,在全球十大男裝品牌中,意大利占據了6席。而中國男裝品牌發展起步晚于歐美國家,相對來說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處于較弱的地位。
新品牌層出不窮,國內競爭異常激烈
雖然我國男裝行業較發達國家發展較晚,但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繁榮,男裝行業也快速發展,新品牌層出不窮,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國際高檔男裝品牌一致看好我國市場的消費潛力,紛紛進駐中國市場,例如: Zegna、Hugo boss、Canali、Alfred Dunhill、Valentino、Armani等先后在我國的大中型城市開設了專賣店,占據我國男裝市場不少份額,如此一來,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男裝市場的競爭。目前,國內外主要的男裝品牌如下所示,代表企業不斷增多。
下面我們來看國內市場的競爭格局,目前,男裝市場按照產品價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奢侈高端、大眾中端、草根低端三個檔次。這三個市場,在目標客戶群體、產品特征和渠道分布上均呈現顯著的差異化,其中奢侈高頓品牌只針對于社會的精英階層,以時尚與品質結合的理念,主要在一、二線城市的高檔百貨商店,自營旗艦店等售賣且有自己的品牌追隨者;草根低端這個層次競爭較大,購買者沒有品牌意識,主打薄利多銷,不講究面料質量主要在三四線城市大賣場和互聯網進行銷售。目前國內大部分男裝企業的核心產品主要定位于大眾中端市場,如雅戈爾、報喜鳥、七匹狼、九牧王等,品牌較為集中,競爭也較為激烈。
市場整合加快,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行業環境中更好的發展,兼并與重組是男裝品牌持續發展并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男裝企業進行產品結構升級的重要手段。通過兼并與重組,企業可以實現快速擴張,提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地位。
服裝行業兼并的動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整合產業鏈,優化相關企業關系使其協同行動,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以提升企業競爭優勢;二是為了得到其它男裝企業的渠道等資源,從而打開新的市場。下圖是我國男裝行業龍頭企業主要的兼并重組事件,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環境抑制了我國男裝行業需求的增長,這將進一步刺激男裝行業的內部整體,國內男裝企業整合仍將持續,甚至會通過海外收并購來擴大業務版圖,實現多品牌經營。
通過不斷兼并重組,我國男裝行業企業的競爭力也有所提升,在我國男裝行業市場集中度方面,隨著大眾消費行為更加理性,更多關注產品的品質和價格,行業集中度也有較大幅度提高。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國內男裝前100品牌集中度從2008年的44.6%,增長到2017年的54.5%,大幅提升。
當然這也離不開男裝行業的上市熱潮,伴隨著每一輪資本力量的介入,男裝行業的競爭格局都會發生重大變化,龍頭企業的融資上市,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經營范圍和品牌影響力,使前十企業市場集中度大幅提升。
例如,多年以前,隨著雅戈爾、杉杉的上市,他們在全國服裝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力迅速形成,與當地其他一些企業的差距迅速拉大。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杉杉形成如今的"多品牌"陣營;雅戈爾也憑借資本力量著力打造"一體化"產業鏈,形成了今天的領軍地位。而當年同時期起步的浙江其他服裝企業發展日漸乏力,與領軍企業差距越拉越大,有些甚至已經放棄了自主品牌打造,而把主要力量用來進行代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