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2日,由(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市場雜志社主辦的化纖紡織行業節能環保與清潔生產“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研討會在杭州舉辦。
中國市場雜志社社長范建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研究員程會強、原國家環保部辦公廳巡視員、副主任肖根旺、中國地質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博導張以河,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曲睿晶、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科技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萬雷,《中國市場》國家扶貧戰略研究院院長祝萬翔、中國投資論壇區域經濟投資促進中心主任張寧、浙江華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欣羊等與會專家、企業代表就我國化纖紡織行業產業升級、節能環保、污染治理等話題展開研討,為我國化纖紡織行業的綠色發展出謀劃策。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科技部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萬雷介紹,在我國,從紡織化纖產業鏈來講,染色工藝技術是紡織產業鏈最大的污染源。繡花線不管是滌綸繡花線還是人造絲繡花線,均需要進行后染色。傳統化纖后染色工藝生產每噸所需消耗8300度電、180噸水、130KG染輔料,不僅污染嚴重,而且價格高,成為高污染、高消耗的行業。據生態環境部統計,我國印染行業排放廢水總量位于全國制造業排放總量的前5名,印染業的單位產品耗水量大約是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每噸產品取水量250噸以上,產生污水232.5噸,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7%。
目前中國化纖年產量大約5000萬噸,其中只有10%是原液著色使用色母粒,80%仍為傳統印染或其它染色方式處理,而原液著色技術具有排污少、能耗低的優勢,在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將來,原液著色技術必將是紡織行業環保轉型升級的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印染行業規范條件(2017版)》,《印染企業環境守法導則》等文件規范了印染行業生產經營和投資行為。國家發改委在分析中國印染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后,明確提出“要用信息化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這既是印染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也是印染機械行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均為原液著色纖維留出廣闊空間。
針對化纖紡織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研究員程會強表示,化纖工業作為紡織行業的上游產業,其源頭綠色化對實現整個紡織行業從源頭到終端產品全產業鏈的綠色化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原液著色新工藝替代高耗高污染的染色工藝等技術模式是纖維制造源頭綠色化的重要體現,對從源頭上控制、減少污染源,實現污染的科學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綠色制造需要從源頭綠色技術革命開始,貫穿于產品設計、制造、使用、循環的生命周期全過程,從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勝劣汰,從根本上促進傳統行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轉型升級。
中國市場雜志社社長范建華在研討會上表示:節能環保是全球共同關心的主題。在地球能源的過度開發,在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的要求下,需要有責任心的企業積極參與到節能減排、低碳環保行動中來。
全國節能減排領軍企業浙江華欣集團董事長曹欣羊在會上對企業從源頭控制污染進行典型發言。浙江華欣集團從2003年進入化纖行業以來,累積投入20億元巨資通過對傳統化纖產品進行工藝技術創新,對傳統化纖生產設備優化組合,創造了一套用原液著色技術,生產各種顏色的彩色化纖原料,改變原來纖維或面料上色需要進行印染和后加工整理的傳統生產工藝,省去了染前處理、高溫高壓染色及染后處理等高耗能、高排放的工序,把過去由3家企業完成的傳統生產流程,縮減成1家企業單獨完成新的工藝流程。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到浙江華欣控股集團考察與調研,調研后與會專家對華欣集團“從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紡織行業向低能耗、零排放,從源頭控制污染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做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認可。
“華欣集團實現從傳統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向低能耗、‘零’排放轉變的新模式,為纖維紡織行業找到了控制減少污染源,實現治理污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一模式是傳統行業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升級典范,也為國家推行綠色GDP找到了考核依據。”環境生態部專家肖根旺這樣強調說。
中國地質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博導張以河表示,傳統化纖產品的后染色工藝不僅是彩色化纖生產的污染源之一,還增加能源消耗、水處理及化工染輔料等方面的成本。華欣集團通過原液著色規模化生產新技術替代傳統后染色生產工藝技術,對于促進彩色化纖工業的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和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按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提供數據和國家發改委公告,從化纖紡織產業鏈來比較計算,采用原液著色技術,生產每噸產品可節省綜合能耗折合電能8300度、節水180噸、節省化工染輔料130公斤。以華欣集團自投產以來累計生產500萬噸產品計算,節電,節省耗電500億度;節水,減少污水排放近10億噸;環保,節省化工染輔料超過50萬噸,實現了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紡織化纖印染行業向低能耗零排放轉變,一個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向低能耗零排放的轉變。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曲睿晶表示,化纖紡織企業如果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可以減少95%的化工用量,這符合《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推廣綠色技術。通過原液著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國家無需強制關停那些嚴重污染環境的化工廠、印染廠,通過市場自然調節的方式即可將他們淘汰出局,符合我國相關部門大力倡導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求。
今年10月12日,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聶衛國帶隊來浙江杭州大江東專題調研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情況,并專門調研華欣集團創新模式,對企業在新材料、新工藝、節能減排及原料回收利用的貢獻表示認可,并建議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傾斜,讓華欣集團成為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發展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