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鶴主持召開了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部署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全國工商聯、中國人民銀行匯報了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財政部匯報了關于落實財稅支持政策,商務部匯報了關于進出口的情況。
會議指出,要充分認識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發源地。做好中小企業工作,對穩就業、穩金融、穩投資、穩外資、穩外貿、穩預期,增強經濟長期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強調,要抓緊解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對國有和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把工作重點放到為企業發展創造環境上來。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健全激勵機制,強化貨幣信貸政策傳導,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完善資本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更好滿足融資需求。要提高財稅政策支持精準度,做好稅費減免、融資擔保等工作,確保已出臺政策落地見效。要完善中介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要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執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保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成果。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健全有效保護機制,為企業家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會議還指出,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要在提高企業的專業化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中小企業要堅持聚焦主業、打造優勢、以質取勝、規范經營、勇于創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今年6月,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剛剛進行了人員調整,領導小組組長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擔任;工信部部長苗圩、財政部部長劉昆、國務院機關黨組成員高雨為副組長。另外19名小組成員也是各部門負責同志。
據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中國小微企業名錄收錄的中小微企業已達7328.1萬戶。這些中小企業已成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穩定社會、發展經濟、推動創新的基礎力量。
紡織作為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城鎮化進程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一直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紡織行業有2000多萬從業人口,絕大多數都在中小企業就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紡織企業在扶貧工作中也發揮出巨大正能量。今年初,中紡聯在福建調研中發現,在福州市松下鎮,紡織企業共有225家,其中規上企業只有30家。如果跟鋼鐵和汽車行業相比,紡織行業的規上企業也屬于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紡織產業構成中,中小企業占據著90%以上的比例。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中小企業更是主體中的主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說,“如果我們致力于創新的話,一定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幫扶,讓它們能夠成長起來。”因此,要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關鍵性作用。而在紡織產業中,也正是大量中小企業依靠創新、創意引領著產業發展。近年來,紡織產業無論在智能制造還是在紡織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步。比如在新材料研發方面,不僅開發出滿足航天、國防、安全防護等高端領域需求的T700級及以上高性能碳纖維、對位芳綸等,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甚至能夠開發替代石油資源的新型生物基纖維材料,推進海洋生物基纖維產業化解決原料的多元化……種種紡織科技成果的涌現,都離不開來自紡織中小企業的智慧。
當然,在中紡聯歷次調研中,融資難、融資貴、稅費高等問題始終是紡織企業呼聲最高的問題。紡織企業們曾多次呼吁,要幫助企業賺更多的錢,讓實業經濟的發展惠及百姓。對于金融體系改革,他們認為,現在社會資金很多,投資的渠道少;中小企業多,融資卻很難,這就說明現在不是缺資金,而是金融的改革迫在眉睫,要使得社會資金能夠進入到實體經濟,改變銀行政策壟斷和過度管制局面。盡管有關方面已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但對紡織業來說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今我們看到,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將主動研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或提出政策措施建議;加強協調配合、溝通聯絡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
高層已經有動作了,看來幾十萬紡織中小企業的老大難問題,這次是真的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