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時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作為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母親行業、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紡織工業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40年來改革開放的厚積薄發,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同時,也來到了一個形勢更為復雜、挑戰更為艱巨的新歷史關口。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時不我待,只爭朝夕。2018年,我們重溫了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歷程,也經歷了幾乎纏繞整年的貿易摩擦紛擾;2019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70周年華誕,也必將經歷更加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考驗。
中國紡織工業,從來不是現代化之路上的“缺席者”、“遲到者”、“追趕者”,今天更是以巨大的發展成就、豐富的發展實踐、寶貴的發展經驗,成為產業現代化的“示范者”。回顧2018全年,國內宏觀基本面總體穩定,雖轉型陣痛與外部風險并存,紡織行業仍基本保持平穩發展;國家對解決民營和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對深化產融合作、對“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更為企業家增添了信心。展望2019年,持續升級的內需市場仍將為紡織行業發展提供首要動力,即便受到全球流動性收縮、貿易環境不確定等因素影響,行業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抗風險能力的動力將比以往更加充沛。
當前,世界發展新舊動能正在轉換、經濟格局和力量對比正加速調整,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阻礙了當前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環境的復雜性提升。在充滿不確定性、不對稱性與不穩定性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世界經濟發展可以概括為四個關鍵詞:一是融合。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深度交織,跨領域、跨區域合作成為常態,世界經濟深度關聯;二是制衡。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全球分工體系正在發生結構性調整,利益格局更趨復雜。三是刷新。世界經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創新成為常態,技術創新引發的模式變革和效率提升加速了行業格局變化,市場快速變化使得初創企業生命周期大幅縮短,產業生態快速演變。四是重塑,知識經濟重塑格局。值得關注的是,知識作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且競爭日趨激烈,我們必須加強自主創新來突破技術的瓶頸。
面對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紡織工業正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行業已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其內在結構、運行邏輯和價值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調整。
進入新時代,中國紡織工業具有了“科技、時尚、綠色”的新定位。要做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需要從品質、效率以及成本三個方面著手。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不斷豐富品種、提升質量、深化技術和管理創新,提升供應體系的勞動生產率與柔性制造水平,同時要優化投入產出結構,構筑生產、運營、創新和環保等環節的比較優勢;做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需要樹立文化自信,培養世界級設計大師,打造時尚設計領域的人才高地,完善品牌服務體系,培養世界級的大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時尚話語權,同時要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做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需要深化人本責任、環境責任以及市場責任,從而真正實現產業的負責任、可持續發展。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行業高質量發展不可逆轉,要抓主要矛盾,增強預見性與針對性,積極調整,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求確定的發展,以規模的、長期的、設計的、邊界的新視角,在技術與規則的發展坐標系上找好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宣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2019年,應對此變局,作為行業利益的代言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更要積極引領行業發展,要敢為人先、樂于協同、承擔責任。圍繞聯合會的平臺戰略,以質量為核心深化產業創新、以開放為導向加強對外合作、以協同為落點打造產業協作鏈、以文化為依托推進時尚發展、以可持續為標準完善社會責任,共建行業命運共同體,引領產業新格局。
一、促進行業技術革新,提質增效轉型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化危機、求轉機、占先機,建立新的創新優勢。紡織服裝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細胞,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隨著產業變革呈加速態勢,國際創新要素流動空前活躍、重組不斷加快,全球化、網絡化的新型研發組織模式正在構建新的價值實現模式。應圍繞市場需求,通過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在組織內部加速全員創新、全要素創新、全時空創新,從而全方位構筑起技術核心能力,并將技術研發的核心優勢轉換為現實的生產力,引領產業升級、結構轉型。
二、促進時尚文化復興,提升內涵驅動發展。
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伴隨著“無問西東”的全球時尚產業加速融合,中國紡織工業應積極實現時尚文化復興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實現“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這意味著未來的我們,一方面要正確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總開關”,另一方面要通過更具延展力與再造力的跨界創意資源協同,構建行業創意策源的“總樞紐”,提升產業的內涵式發展與高附加值發展。
三、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環境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人類的發展應該是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當代人與后代人的協調發展。人類的發展不僅要講究代內公平,而且要講究代際之間的公平。產業的發展,應圍繞國際合作、供應鏈協作與誠信體系構建,通過落實人本責任、環境責任與市場責任,形成紡織服裝行業的責任共識,推動行業多維責任共治,促進綠色、透明、良善、共贏的行業發展生態。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紡織服裝本身具有民生產品和文化載體的屬性,在改革開放擘畫的歷史長卷里,中國紡織工業所肩負的擔當,是要造福億萬人民的精神面貌之美與生活方式之美。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紡織經濟體的地位,使得中國紡織工業正日漸成為推進經濟文化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產業平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將令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煥發出更加華彩的光芒,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貢獻出舉世矚目的力量。
未來,與偉大的祖國一同前行,我們必將迎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充滿無限想象空間的價值邊界延伸,讓我們一起融入時代的大潮,開啟紡織強國建設的新紀元。而在前進中重要的是,提升我們深刻的思考力、果決的行動力與堅韌的責任力,不坐等未來,而是積極去創造未來!
與行業人共勉,祝福2019年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人美好的收獲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