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于都,是一座素有“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美譽的紅色之城。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和中革軍委主力8.6萬人集結于都,跨過于都河,開啟了戰略轉移的征程,于都被譽為“地球上紅飄帶的起點”載入史冊。
八十多年來,勤勞樸實的于都人民秉承先烈遺志,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近年來,在《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若干意見》的東風下,于都縣委縣政府搶抓蘇區振興、對口支援、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等三大“國字號”政策優勢,大力推進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縣域經濟邁上新臺階。尤其是,“主攻工業、三年翻番”目標順利實現,2015至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達218.4%,平均增速29.74%,工業稅收貢獻增長率210%,平均增速28%。
是什么原因,讓于都能夠交出如此靚麗的工業發展“成績單”?2018年的“臘八節”剛剛過去,記者便踏上于都這片紅土圣地,一路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現代化的工廠、漂亮的標準廠房、滿負荷的智能制造生產線,所到之處,深深被于都的變化而感慨萬千。記者來到最具代表性的贏家服飾,通過和陳靈梅董事長交談,她透露出自己來于都,就是因為一個人的真誠打動了她。這個人,就是中共于都縣委書記藍捷。藍書記是2011年8月到于都主政的,上任伊始,他便把改變于都的命脈鎖定在高質量綠色、時尚產業的發展上。到任7年多來,經過百萬干群的共同努力,擼起袖子加油干,于都時尚服裝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紡織服裝產業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招商引資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殺手锏”。藍書記說:“為推進于都縣域經濟發展,我們提出了力爭在2020年實現‘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按照‘新長征、新時尚、新于都’發展理念,聘請中國服裝行業協會專家團隊對首位產業做了科學、長遠編制規劃,定位到2020年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集群。與此同時,我們高密度組團式赴紡織服裝產業發達地區考察學習,把突出智能制造和全產業鏈發展統籌起來,把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互聯網+’中高端消費、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等新時代、新趨勢結合起來,為產業集群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在充分調研、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于都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于都縣扶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若干政策(2017-2020年)》等政策,以問題為導向,補短板、強弱項,把發展目標細化到具體政策,從企業入駐、技改創新、人力資源、金融支持、公共平臺、轉型升級、品牌建設等全方位給予扶持,在土地、廠房、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加快供給側改革,確保產業發展要素充裕、保障有力。
政策有了,走出去、強招商、招大商是關鍵一步。在與藍書記交談中,他稱自己是“老紡織”。他稱廣東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為老卜,老卜叫卜曉強,是知名的全國優秀企業家,藍書記與他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當提到深圳市服裝協會會長沈永芳,他說“老沈”也非常熟悉,這些年一直都有合作。帶著對紡織服裝的這份情感,他們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行業協會、深圳市服裝協會、江西服裝學院、江西理工大學等協會和院校全方位合作,組織參加上海(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悉尼時裝周、中國(深圳)國際品牌服裝服飾交易會暨時尚深圳展等國內外行業展會活動。大踏步走出去招大引強,組建了39支由縣領導帶隊、部門參與的招商小分隊,瞄準全國百強服裝企業開展“點對點”對接,并采取以商招商、以誠招商、鄉賢招商、平臺招商、招商顧問招商等方式,分赴全國各地開展精準招商。目前,由于勞動力資源變化,廣東、福建等地企業紛紛尋找產業轉移承接地,堅持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和品牌為重點,瞄準國內行業100強、品牌100強企業。
招商引資,藍書記有自己的“心得”。2012年,藍書記第一次來到深圳贏家服飾有限公司,在服裝展示廳,琳瑯滿目的女裝映入眼簾,他信手翻了翻標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幾塊不同顏色的布,縫制一起,時價3000多元。他心想,能不能賣出去呀?再仔細觀察,一個打扮時髦的中年女人,左手拎著兩件已挑選好的衣服,穩步走到收銀臺,抽出錢包取出銀行卡,毫不猶豫刷卡消費,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時尚購物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寫在臉上。通過深入了解,他發現這個企業擁有自己的設計、生產、銷售團隊,不僅有品牌、有效益,還有較高的稅收,真是有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之感。
接下來,他便盯準了這個企業,將它吸引到于都來,成立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到了于都后,這家企業如魚得水,三年銷售收入翻了三番,成為服裝行業的黑馬,躋身全國服裝三十強,2018年納稅6000多萬元。在贏家服飾的龍頭引領下,他們先后引進投資20億元匯美智能制造產業園、投資15億元日播時尚智能智造研發產業園等項目,充分發揮大企業的資源整合作用,壯大產業總量、提高發展質量。在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趨緩的外部環境下,于都卻一枝獨秀、異軍突起,三年時間,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和香港地區、臺灣地區的服裝企業紛紛入住于都,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5家。紡織服裝,已經成為于都繼“長征出發地”之后的又一個地理性標志。
打出“組合拳”,服務“留客人”
招商容易安商難。為服務好企業,于都縣提出“店小二”理念,用藍書記的話說:“無論大小,每一個企業都不是‘后娘養的’,讓每個在于都落戶的企業都能健康的成長,這才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為此,于都縣創優服務機制,設立“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各類審批事項提供一站式服務;實行一企一名掛點縣領導、一個服務單位、一名具體負責人“店小二”隊伍服務,創建了“店小二”服務微信工作群,點對點服務企業。再就是鼓勵企業優化升級。擁有北陸自主品牌的江西北陸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新三板”掛牌,實現了本地紡織服裝企業掛牌“零突破”;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全渠道定制柔性智能制造項目已投產,成為江西省智能制造的典范項目,也是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2018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做優產業平臺,按照產城融合理念,重點抓好紡織服裝時尚新城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搭建全產業鏈平臺,為產業集群發展“筑巢引鳳”。縣里斥資5億多元建設于都服裝學校,記者見到從福建廈門引進的陳校長,對建設好服裝學校,為企業培養人才,陳校長成竹在胸,他說:“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他以每年20萬元的年薪,在全國引進教師,我們在學校看到,數以百計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學習技能,學校引入國內先進的教學設備,以良好的環境,軍人培訓的標準培養學生,目前服裝學校近千名學子,開設有服裝類、數控技術類等17個急需專業,打造全智能化服裝生產觀摩、實操、實訓、實習,成為產業集群人才輸送的“洼地”。
說到安商,藍書記說:“我們要當誠信政府,固定投資獎、企業入規獎、上臺階獎、納稅貢獻獎等獎勵已全部兌現到位。”于都立足于國有品牌,每一個品牌都要求有一個工廠店,主要考慮到工廠店實惠,也為了拒絕假貨,這里是國家紅色旅游勝地,來往人群較多,我們到一個脈動品牌的企業工廠店,發現這里服裝打六折優惠,羽絨棉服標價799元,算下來六折不到500元,摸摸款式時尚的羽絨服,看看自己穿著的幾天前買的2000多元的羽絨服,心想虧了。說到這,藍書記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天他接到客商朋友的電話,電話里說剛好經過于都,藍書記很高興地說,到于都考察一下,一起吃個便飯。客商朋友說:“吃飯不要了,我在這挑幾件衣服,能不能給贏家老板說一說,給個折扣價”。藍書記爽朗的笑了,他說:“不用我打招呼,你直接去就可以享受折扣價。”據了解,只要入駐于都的品牌工廠店,均執行全國最優惠折扣,不用誰打招呼,“買衣服,到于都”已蔚然成風。
開啟“新長征”,產業“再崛起”
談及今后的發展道路,藍書記信心滿滿說道:“圍繞‘主攻工業、三年再翻番’決策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徹‘新長征、新時尚、新于都’理念,緊緊圍繞‘20萬從業人員、1000億產值’目標,不斷擴大總量、提升質量,著力打造中國服裝優質制造名城。”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優化產業集群規劃,進一步提升產業定位、工作思路、重點任務。完善全域產業布局,在重點建設上歐工業小區的基礎上,羅坳工業小區重點配套水洗環節,在銀坑、羅坳、禾豐、梓山等人口相對集中區域探索設立配套小園區。同時,加快公共平臺建設,把智造基地、服裝學院、設計中心、總部大樓、雙創公寓、檢測中心、水洗產業園、面輔料市場、展銷中心、物流中心“十大硬平臺”建設好。除此之外,還要解決軟平臺問題,打造節會平臺和網絡平臺,利用第二屆長征沿線城市聯盟活動契機,舉辦第一屆中國中部紡織服裝博覽會,打造眾服聯平臺。按照品牌于都、智造于都、時尚于都目標,實施“平臺+龍頭+云發展”模式,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打造龍頭企業生態鏈;統籌產業平臺配套、技術配套和人才配套,實施生產要素上云,實現企業抱團發展,打造成為科技、時尚、綠色的現代紡織服裝產業。
談及縣工業園區發展,藍書記認為要重點強化5個方面:一是強規劃。按照“20平方公里、20萬人口”調整園區規劃,楂林工業小區、上歐工業小區協同發展,羅坳工業小區強化配套建設,切實推動“滿園擴園”和“畝產論英雄”行動。二是強保障。優化工作機制,力爭新增開發面積3000畝以上,引入社會資本再建1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提高入駐標準。加快產城融合步伐,完善園區交通、教育、醫療、購物、文體等配套設施,把工人留在園區。三是強招商。優化招商工作機制和保障,采取以商招商、平臺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分赴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精準招商。突出招大引強,重點招引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品牌企業,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四是強服務。強化安商服務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簽約項目落地工作,完善工信、商務、稅務、市監、工業園區、行政服務中心等部門協調工作機制,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層次,確保簽約項目早履約、早開工、早投產。設立工作臺賬,落實倒排工期和項目建設周報制度,著力解決項目推進中所需的“地、錢、能”等保障,確保企業順利簽約落地。五是強三品。以省級“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增品種,引進一批大企業,使于都服裝品類更加健全,豐富“買衣服到于都”的選擇。以智能制造為核心,鼓勵企業上云,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進一步創品牌,把“于都服裝”集體商標、區域品牌,把時尚元素融入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市民生活各方面,鼓勵新老企業開設“直營店”,大力發展定制式、體驗式消費,初步形成一條工業+旅游線路,提高于都紡織服裝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藍書記擲地有聲的宏偉藍圖,不僅僅讓百萬于都人攥緊拳頭,也讓記者看到了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熊熊火焰。望著藍捷書記堅毅的目光,耳聞目睹了于都三年變化,我們有理由相信,于都明天一定會更好,“新長征、新時尚、新于都”必將走出江西、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