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28日下午來到連云港鷹游紡機集團、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國良的辦公室,還未進門,便聽到討論聲。
長桌邊,圍坐著張國良、鷹游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建國、神鷹碳纖維公司高級技術顧問李懷京、鷹游新立成毛絨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吳建林等紡機、化工、環保領域的技術骨干。桌前的白板上,寫滿“濃堿水”“pta”“1200元/噸”等關鍵詞。
“高濃度的堿水能不能直接處理?”“我們換一個思路,把濃堿、稀堿和水分開進行水處理。”“上海、紹興那邊做水處理都是用稀釋的方法。”“不行,這種方式成本太高。”……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公司辦公室主任趙菲悄聲向記者介紹說:“張董參加集團內部的這種技術交流會一天至少有兩三場,他每天80%的時間都投入到科技創新上。”
“今天討論不出結果,咱們回去各自梳理一下,明天繼續!”直到下午5點半,張國良才叫停會議。喝口水,潤潤略顯沙啞的嗓子,張國良才有時間跟記者打個招呼,“雖然快到春節,但我們無水印染的一項技術難題正在攻關的關鍵時期,一刻也松懈不得。”
說到印染,大家都知道傳統印染必須用到水,1噸布染色、水洗,需要用掉40噸水。資料顯示,中國包括印染在內的染整業年耗水量超過100億噸,廢水排放量約占工業總排放量的35%!無水印染是全世界印染行業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從上世紀末開始,各國科學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攻關卻無人成功。
5年前,張國良決定,啃一啃這塊硬骨頭!“去年6月,我們成功試產,印染速度快,成本下降15%,絨布印染無需用水,平布印染省水80%,這是我2018年最滿意的科技創新成果。”無水印染取得研發突破的消息傳出,很多專家都不相信,到連云港看到后都嘖嘖稱贊!
張國良給記者播放了一段視頻,只見一臺熱熔染色機一頭,純白的坯布被送入,另一頭,紅色的成品面料就流暢地滾動出來,整個過程不用一滴水,更不產生廢水。“整套設備、染化料、技術全部是我們自主創新成果,1分鐘可以印染100米坯布,去年,我們已生產6000噸絨類面料,國內外客戶反饋非常好。”
在張國良看來,思路決定出路。無水印染以往的研究方向,是尋找一種介質來代替水,但這種方式始終脫離不了傳統的染化料,最終必須對印染后的面料進行水洗。“我就問自己,水洗到底是洗什么?一個是洗助劑,一個是洗浮色。于是,我打破傳統思維,從染化料著手,不添加需要水洗的助劑,浮色則用高溫進行汽化,徹底解決了水洗的問題。”
談起這項創新成果,張國良的語氣里滿是激動和自豪:“碳纖維技術的研發,我只是打破了國外的封鎖,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但無水印染這項技術,全世界都沒有,這場印染行業的革命,將由我來掀起!”為了技術創新,張國良說自己白天晚上都在思考。“創新既是國家責任,也是我的興趣所在,企業家和科學家雙重身份的疊加,為我實現自己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了最好的助力。”創新,永遠是張國良的關鍵詞,“搞企業,不創新就活不下去。”鷹游集團每年科技創新的投入近2億元,達到銷售額的5%-10%。
放眼新一年的工作,張國良說,碳纖維和無水印染都不能疏忽。目前,針對國防工業的M40碳纖維已經小批量投產,年產量近60噸。下一步,中復神鷹將主攻高強高模碳纖維,同時立足于干噴濕紡碳纖維技術,在“十三五”期間建成萬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實現碳纖維生產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升級。
無水印染方向,今年,張國良準備達到6萬噸的產量,同時分期完成20條生產線的安裝。“剛才我們的技術交流會,就是圍繞平布印染前道工序的廢水處理進行的,這也是我們今年最主要的攻關方向,在目前成果的基礎上,追求更省水、性價比更高的水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