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關閉在華唯一自有工廠、停止對亞洲多家運動鞋代工廠下單、終止與數家亞洲服飾代工廠合作后,全球最大運動鞋和服裝生產商耐克公司繼續“瘦身”。
昨日,耐克中國公司公關部負責人向記者證實,耐克正準備以5億美元將旗下鞋包品牌Cole Haan剝離出去。業內人士稱,耐克近來“瘦身”動作頻頻,目的或在于集中力量,依靠核心品牌渡過危機,繼續與阿迪達斯分庭抗禮。
動作 耐克連賣兩大子品牌
昨日,耐克中國公司公關部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耐克正在確定Cole Haan的買家,并為出售作準備?!钡赡艹鍪劢o誰、賣價會是多少,該負責人拒絕透露。
據了解,Cole Haan在1988年被耐克以8000萬美元收購后,成為耐克旗下主要銷售鞋履、衣服和皮包的子品牌。據外媒報道,Cole Haan將出售給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安佰深。
出售Cole Haan并非耐克的首次“瘦身”。上月24日,耐克宣布將旗下品牌茵寶以2.25億美元出售給艾康尼斯品牌集團。茵寶原為英國老牌足球用品制造商,2008年被耐克以2.85億英鎊(約合5.65億美元)收購,旨在彌補其在足球領域與阿迪達斯之間的差距。
在中國南派服飾總策劃師何俊峰看來,在目前的經濟氣候下,面對競爭對手的蠶食,耐克不斷“瘦身”是明智之舉?!澳涂爽F在收回拳頭,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打出去。阿迪達斯作是耐克最大的競爭對手,耐克此舉意在寄望于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進行主要品牌的市場攻堅,繼續與阿迪達斯分庭抗禮?!焙慰》逭f。
何俊峰認為,放棄Cole Haan、降價出售茵寶,完全符合耐克當前的戰略。
利潤 耐克下滑嚴重阿迪上漲
最近公布的耐克2013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截至8月31日的這一財季,受間接成本增加及利潤率下滑拖累,耐克利潤下降12%。數據顯示,耐克的凈利潤為5.67億美元,每股收益1.23美元。而在2012財年第一財季,凈利潤為6.45億美元,每股收益1.36美元。
耐克第一財季營收為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7%;來自大中華地區的營收為5.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8億美元增長8%。第一財季總毛利率為43.5%,低于去年同期的44.3%,連續第七個季度同比下滑。
財報顯示,耐克第一財季營業間接成本增長了18%,主要由于關鍵產品創新計劃的營銷支出增加,以及為奧運會和歐錦賽提供了支持。
與耐克利潤大幅下滑相反,阿迪達斯的利潤卻在增長。阿迪達斯最新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其全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第三季度,大中華區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預計今年全年凈利潤將增長15%~17%,至7.7億~7.85億歐元。
份額 雙方差距日漸縮小
耐克“瘦身”是不是為了更好地對抗阿迪達斯?耐克在大中華區是否會有縮減門店計劃?耐克公司沒有正面回應上述問題。
耐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耐克一直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是耐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在中國積極發展業務”。
作為重慶地區耐克、阿迪達斯的最大代理商,重慶勁浪體育相關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耐克和阿迪達斯在重慶的門店數目相當,均為70多家。但就重慶地區的銷售額而言,耐克仍是運動品牌市場的老大,阿迪達斯仍是挑戰者。
何俊峰認為,隨著卡帕、美津濃等其它運動品牌的市場份額逐漸增大,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二人轉”格局逐漸消失,耐克的市場份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蠶食,與阿迪達斯的差距日漸縮小。
市場 本地商超打折對掐
記者昨日走訪市內多家賣場發現,耐克與阿迪達斯的產品均在打折促銷。
在南坪百盛,耐克鞋子部分6~8折銷售,部分棉服低至6.6折。旁邊的阿迪達斯則推出了部分新款8折的優惠。
在觀音橋新世紀,耐克專賣店的部分羽絨服新款推出8折的優惠,而阿迪達斯部分冬裝也是8折。
中鼎睿石控股有限公司園區發展部副總、服裝營銷管理顧問桑偉勝表示,新款打折在此前是很少見到的現象,但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運動品牌都只有拼著來。
新聞縱深
庫存壓力山大 體育品牌集體瘦身謀出路
不僅是耐克,李寧、匹克等眾多體育運動品牌均面臨著庫存高企、業績下滑的壓力,紛紛采取關門“瘦身”的策略謀出路。
李寧公司今年上半年關閉了1200家低效門店;匹克體育日前發布的公告也顯示,2013年二季度訂貨會訂單總額與2012年同季相比下降了20%~30%,截至9月30日,其在中國的授權經營零售網點為6739個,與去年年末相比減少了1067個。匹克體育甚至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今年6月止上半年及12月止年度凈利潤,與去年同期比較將會顯著減少。
“早在去年,我們就開始著手應對市場的變化,以應對未來兩到三年的行業疲憊期,并爭取率先復蘇?!逼タ耸紫瘓绦泄僭S志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匹克采取“零庫存”的訂單管理、門店更新換代、提升單店效益等措施,以求業績復蘇。
“門店的關閉在外界看來十分敏感。但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門店的關閉實質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許志華說。
桑偉勝認為,現在很多品牌門店的產品陳列缺乏系列風格,就是緣于前期定位不清,盲目擴張,根本沒有考慮到現在會出現的問題。加上如今運動品牌市場需求大量縮減,部分無法經營的門店只有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