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來看體育用品鞋服品牌李寧仍然囿于從自身看問題、找問題,而忽略了從市場,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找問題和解決問題。
關于李寧的問題本人還是那個態度,還是那句話,李寧的問題不是什么專業問題、技術問題、質量問題、產品問題,而是市場、是廣大消費者在心理上對李寧品牌的定位問題。
因此再重申一遍筆者在《診斷李寧》一文中開篇的那句話:你把自己做了怎樣的定位,別人必然就怎樣認知你。你在市場上把自己定位為中檔品,而且這個定位成功進入了消費者大腦,那么從此則很難改變。
要回答李寧、耐克、阿迪類產品在市場上是做專業重要還是做時尚重要,首先要回答并弄準李寧、耐克、阿迪類產品屬什么行業,或行業中的哪一類。筆者認為本質上說李寧、耐克、阿迪類的主流產品應歸屬鞋服類行業,但有一點要認清,即李寧、耐克、阿迪類的主流產品屬鞋服類的時尚品,或稱之為鞋服類的時尚行業。
就李寧、耐克、阿迪屬于鞋服類的時尚品這一點而言,一個非常明顯,非常清楚的實例是絕大多數女孩子她們不喜歡、甚至回避任何運動類項目,但她們幾乎人腳一雙該類款式的鞋。這就是現實。因此筆者相信無論是女孩們、男孩們或女人們、男人們,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李寧、耐克、阿迪類產品的選擇與追求并非是選擇和追求它們的專業性、運動性,而是在選擇追求它們的時尚性。
實際上,上面這個論點是與現實相符的,是得到現實支持的。那么休閑運動類產品,專業要做,時尚就更要做,而且一定要把時尚做得更好。事實上,休閑運動類產品,人們對包括李寧在內的耐克、阿迪類產品的追求,更多追求的是時尚,其次才是專業,或者說是時尚與專業的結合,或者說是以時尚為基礎的專業。
運動休閑類產品何以能風行世界?因為該類產品所具有的獨特性可以起到點綴人生活,點綴人心理的作用。運動休閑類產品之所以具有點綴人生活點綴人心理的作用,其首要要素不在于該類產品所具有的專業性,而在于該類產品所具有的時尚性。
一次李寧本人在接受《環球企業家》中記者的采訪中,李寧先生對采訪記者就關于李寧品牌在運動、時尚與專業的問題是這樣回答記者的,李寧說“我們其實不是搖擺,而是專業上不來。專業如果上來了,你再怎么時尚都是專業上的。因為不專業,就顯得好像我們做時尚。”根據該文報道,最近李寧也反復多次的對其設計師和高管們強調“專業化”問題。
李寧品牌長期以來一直糾纏于專業與時尚之間,關于李寧品牌是應更專業還是更時尚的問題,李寧不應只從自己的角度和意志來思考,更不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市場,強加于消費者。事實上,人們對包括李寧在內的耐克、阿迪類產品的追求,更多追求的是時尚,其次才是專業,或者是時尚與專業的結合,是時尚基礎上的專業。
盡管李寧、耐克、阿迪屬鞋服類的時尚產業,但即為鞋服類產品,那么這個鞋服類的時尚產業仍屬傳統產業。就傳統產業而言是專業有利于品牌建設,還是時尚有利于品牌建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時尚較之專業,時尚更有利于品牌建設,這一點應是顯而易見的。
專業成為了李寧不能承受之重,然而,較之時尚與專業,人們在時尚中更容易找到感覺,而在專業中則難找到或產生感覺。
所謂感覺就是體驗。所以,品牌一個很基礎的問題是要給人以感覺。而感覺是不能強加的。一個普通的非專業的消費者在專業上是不會找到感覺的,而絕大多數人都屬于非專業人士,都屬于普通消費者。更何況,服類的時尚品非休閑運動類莫屬,這一點是得到現實支持的,因此我們就應面對它承認它。
專業是為產品服務的,而人們到產品中是去找感覺而非找專業。感覺是為品牌服務的,而人們到品牌中去是為了找體驗,這個體驗是人自我的體驗而非對什么專業的體驗。
專業更多是體現在技術層面和產品層面,而品牌更多是有關消費者心理層面和市場層面的。眼下倫敦奧運正酣,而人們在心理上對劉翔取得金牌的關注,遠遠甚過對劉翔專業技術能力的關注。因為人們對金牌能找到感覺和體驗,而對劉翔的專業技能就難有所感覺也不會產生體驗。
上面這個觀點似乎存在邏輯問題甚至不講道理,然而普通消費者對品牌的感覺和體驗從來就不從邏輯或道理的角度出發,而是從自己,從自己持有和建構的心智、文化、人格、期望和自我的角度出發的。消費者的邏輯和道理就是自己持有和建構的心智、文化、人格、期望和自我。
專業人士看問題似乎特從邏輯、從道理的角度從發,如他們從專業角度給予了最后的晚餐或蒙娜麗莎等藝術品極高的評價。但專業人士對藝術品的高度評價絕大多數普通人是很難買賬的。
怎樣解決,怎樣協調專業與時尚的關系,怎樣為時尚與專業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李寧及其李寧的同仁們是否應在專業與時尚間超脫點,這樣也許會進入一個天地洞開觀念突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