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貝克漢姆現身H&M北京前門大街旗艦店,推薦新一季David Beckman for H&M男士內衣系列。H&M為了迎接他,不惜重金封鎖方圓幾里,有幸與貝克漢姆見一面的“粉絲”選自H&M在中國區的VIP客戶。
與名人、名設計師合作的特殊系列是H&M這家快時尚品牌的殺手锏,曾在中國引起消費者徹夜排隊搶購的景象。
比這更壯觀的是H&M的供應鏈。每一天,它都有新的貨品進倉。看新品進倉,是Magnus Olsson最喜歡的工作部分,他是去年底新上任的H&M大中華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總經理。
2006年,Zara在上海南京西路的中國首店,到同年年底春節時期,創下了單店單日銷售額80萬元的驚人業績,2007年,H&M緊跟而來。于是一夕之間,Zara、H&M這些快時尚品牌成了中國商業地產的寵兒。
如今,集合百貨、精品超市、快消品服裝服飾等次主力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購物中心業態調整的方向。一家正在轉型的購物中心向經濟觀察報透露,他們調整策略是,削減原先90%的服飾品牌,30%面積做餐飲和娛樂,10%引進快時尚的集合店,比如優衣庫、H&M等。
據彭博通訊社消息,為減少因大建購物中心而導致空置率上升的影響,中國的業主們正為Zara和H&M等大眾品牌取消店面租金。而在以前,優惠出租條款是LV和愛馬仕的待遇。
最大市場變更
Magnus Olsson出生于H&M的發源地瑞典,已經在H&M工作了17年。
Magnus Olsson在2012年被派到亞洲。“工作的第一件事情是了解這里的市場。我走過很多地方,每周有幾天我都在出差,在全國各地。同時,我也走訪了競爭者的店鋪,去了解他們的服務各方面。”
2002年,快時尚剛剛開始在中國萌芽,日本品牌Uniqlo率先搶灘上海。2006年,西班牙時尚大鱷ZARA于上海開設了中國第一家分店。正是Zara在上海南京西路的這家中國首店,到同年年底春節時期,創下了單店單日銷售額80萬元的驚人業績,相當于80個同類中國服裝[-1.30% 資金 研報]品牌日銷售額的總和。此后,快時尚品牌成為全國的商業地產項目的寵兒,迅速在全國擴張開來。
在到亞洲上任之前,Magnus Olsson期待的是一個處于初期階段的市場,但事實上,他說,這里發展得已經與其他國家的H&M一樣。
H&M 首席執行官Karl-Johan Persson曾預計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其最大市場,在中國市場的開店速度將超過全球其他任何國家。
僅2012年,H&M在全球范圍內新開了339家,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有45家在中國。過去幾年,H&M在中國開設專賣店的年增速超過50%。
因為快時尚的迅速擴張,其它傳統業態的品牌遭遇市場冷待,比如運動品牌。當被問及是否受到中國業主的特別青睞,Magnus Olsson謹慎表示,H&M的關注點都是集中在產品和系列的創新,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和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時候,H&M會與瑞典奧運代表團合作,他們將會身著H&M設計的產品出征。H&M的運動系列也正在研發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