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快時尚品牌H&M 似乎準備化悲痛為力量,將過去三年被分析師普遍批評的電商和折扣策略的弱點轉化為一項新的業務。
瑞典科技博客Breakit 稱,服飾巨頭H&M Hennes & Mauritz AB (HM-B.ST) 海恩斯莫里斯集團正在進行一個代號為“P12”的折扣電商項目,除了銷售集團7大品牌外,集團還將從其他品牌購買庫存,以壯大平臺的品牌組合,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在瑞典集團70年的發展歷史中,1988-2000年期間公司曾運營過低價連鎖百貨Galne Gunnar,而Breakit 將新的項目比作線上的Galne Gunnar。據悉,該項目將于4月6日試水。
消息人士稱,“P12” 比集團以往任何一個項目的籌備和啟動都要盛大,目前已經有63個品牌簽約,其中包括瑞典平價時尚電商NA-KD。
實際上,2017年海恩斯莫里斯集團推出的Arket 就有部分百貨概念,該品牌門店除了銷售同名品牌產品外亦銷售包括Nike 和Adidas 等多個其他品牌。
“P12” 開業看作是瑞典集團“知恥而后勇”的項目。
自2004年與Karl Lagerfeld 推出協作系列后,H&M 開啟了輝煌的10年,并在2012年短暫登上歐洲最大服裝集團的寶座。
不過,新時代的消費者口味變化陰晴不定,大眾品牌銷售渠道越趨傾向線上的同時,消費者正在減少對服飾消費的支出,都讓H&M 在過去5年銷售增長放緩,截至上月中旬發布的四季度業績顯示,瑞典集團錄得1974年上市以來首次季度可比銷售下滑。
瑞典媒體對于過去三年H&M 的由盛轉衰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總結,而該品牌第三代傳人、現任集團首席執行官Karl-Johan Persson 亦罕見地公開承認集團發展過程中的錯誤。
過去一個月,瑞典集團的股價暴跌近20%,由202瑞典克朗跌至迫近160瑞典克朗的低位,周五收盤,該公司股價報162.30瑞典克朗,大跌1.86%。以收入計,該公司是瑞典第三大公司。
盡管海恩斯莫里斯集團有7大品牌,不不過真正夠規模的只有COS 一個,該品牌收入約10億美元。H&M 競爭對手Zara 母公司旗下Inditex SA (ITX.MC) 印地紡集團(Industria de Dise?o Textil SA)除Zara外還有Bershka、Pull & Bear、Massimo Dutti和Stradivarius 四個收入10億+歐元的品牌,而Zara Home和內衣品牌Oysho 去年銷售分別接近8億歐元和超過5億歐元,且有雙位數增長。
截止11月底25億瑞典克朗的凈現金可能亦會阻止瑞典集團大規模擴張店鋪,而該公司在2017年12月15日發布季度業績時已經表示,未來會調整店鋪,關店數量將會超越開店數量,而此前,集團每年300+的凈開店數在行業類領先,亦被多位分析師質疑激進,有悖于當前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
除了傳言的“P12” 項目,該公司今年還將推出另一個“數字化”的品牌Nyden,此前該品牌35歲的瑞典人Oscar Olsson 負責,采用“網紅模式”,通過與社交媒體紅人以及垂直領域KOL合作,試圖建立“小眾部落”文化。另外,H&M亦推翻此前在中國的自營電商策略,將在今年登陸天貓。
No Agency 分析師唐小唐表示,作為瑞典集團的兩個數字化項目,Nyden 可能是個夭折項目,其描摹的背景與現實脫節。不過他表示,折扣電商似乎是個不錯的業務,“大眾品牌往上走的通道越來越窄,往下走則一片光明”。唐小唐表示,無論是Old Navy 和GU 的成功都反映了當下消費者的心態,“P12” 可以找到H&M與Primark 之間的合理距離,可能是瑞典集團的一個真正創新,“值得期待”。
對于“P12” ,瑞典集團拒絕發表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