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接私單,不僅是個人的誠信問題,更關乎公司的經營。肇慶人李某某不僅因此丟了工作,還在去年4月15日被曾經入職的紡織廠告上法庭,索賠7萬余元損失。2月14日,記者從市第一法院了解到,李某某一審被判賠償公司7萬余元。
李某某原為東區某紡織公司職員,離職前任紡織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和IE 部主管職務,負責產品及技術研發、起板、設備維護等。紡織公司調查發現,李某某于2015年9月至12月期間對外接單后利用公司人員、設備、材料安排生產,后將該產品通過快遞方式郵寄給佛山、東莞的企業。
2016年1月19日,紡織公司出具《勞動關系解除通知書》,以李某某營私舞弊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造成公司經濟損失76791元為由解除與李某某的勞動關系,并認為李某某的行為已造成其財產損失,遂起訴到市第一法院。
在法庭上,李某某對公司主張的損失不同意賠償。而且,他對公司索賠的損失也有異議, 認為損失應按照成本計算 應為12512.5元,但公司主張的損失價值包含了利潤。
市第一法院認為,李某某對外私自接單,使用紡織公司的材料、設備、人員生產貨物、對外供貨的事實,有公司提供的證據為證,李某某應對紡織公司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而關于賠償數額問題,李某某在《勞動關系解除通知書》中已簽名確認郵寄給客戶的勾帶價值為76791元并據此造成紡織公司損失,他在法庭上稱勾帶價值過高但并沒有提供證據反駁。據此,法院采信紡織公司的主張,并于近日一審判令李某某賠償紡織公司7679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