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連續的高溫特別容易讓人想到熱火朝天的紡織生產車間,這里除了生產繁忙,車間里的溫度也相對較高。不過,如今有些崗位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前段時間,記者走進盛澤幾家紡織企業生產車間,沒有之前所預想的汗流浹背、揮汗如雨,工人們井然有序地忙碌著。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新經濟動能加速轉化,盛澤昔日高溫下“揮汗如雨”的一些工作、眾所周知的一些紡織崗位,正在變得“清涼”起來。
盛澤鎮經發局副局長王君介紹說,盛澤加快推進企業機器換人的步伐,鼓勵恒力、盛虹等大型企業自主研發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設備,京弈特纖、生生源等重點企業引進智能裝備,形成鎮區絲綢紡織行業的示范效應和推廣價值,以點帶面,次第開花,實現鎮區紡織產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
中央空調讓工人與炎熱隔離
“以前有人喜歡把紡織車間稱作‘蒸籠’,因為車間的熱不僅是溫度高,更主要在于悶,呆在里面就像蒸桑拿一樣,一到夏天每個員工都汗流浹背。”盛虹化纖常務副總經理張葉興說,以前車間里就靠幾個電風扇來緩口氣,但吹出來的都是熱風,其實沒啥用處。
上午9時,記者走進盛虹加彈車間,眼前的場景與印象中的紡織車間截然不同。一臺臺智能化的紡機設備不僅轉速高,而且能自動穿針、自動提擋,公司實施智能化改造后,所有的加彈機配備了軟件控制系統,操作更為自動簡便,點點鼠標就能輕松實現在線監測控制機器,中央空調吹出的冷氣讓工人們與室外的炎熱隔離。這些都是他們幾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的。
張葉興說,車間之變,在于實現了高度智能化,一條條先進的生產線,替代了過去密集的工人。近年來,紡織業許多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崗位被取代,改善工作環境的設備不斷增加,工人的工作舒適度明顯提升,與此相應的是,紡織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大為提高。
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操作
上午11時,盛澤鎮的氣溫達38℃。記者走進恒力化纖有限公司長絲生產車間,偌大的五個車間里幾條生產線正在作業。車間里絲絲清涼,氣溫明顯比室外低。
“這幾天高溫,企業全自動化生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顯現,車間保持27℃,在里面工作不流汗,由于自動化程度較高,大部分工作只需要員工在設備上進行操作。這樣一來,員工的勞動量大大降低,心情也舒暢。”恒力化纖有限公司質檢車間員工汪利萍告訴記者。
汪利萍笑著說,現在紡織工人最直觀的感受是車間環境變好了,勞動強度更小,以前需要人工完成的步驟,如今動動手指按按鍵盤就能完成。每天上班吹著冷風,就像上班工作的時候喝冰可樂一樣爽。
“外面熱得像鐵板燒,真是冰火兩重天,有的員工都不想下班了。”汪利萍笑著說。
智能化改造讓工作更舒適
同樣是織造車間穿綜操作,在吳江福華織造有限公司工作都是在空調間里,自動穿綜機設備在運作中沒有任何熱量往外散發,整個車間都保持在恒溫25℃左右。
與以往相比,兩者的差距不僅僅是數臺空調,而在于設備和技術。該公司引進了自動穿綜穿口技術,從以前純手工穿綜操作方式,改為全自動機械化作業,該設備一臺24小時穿綜、筘根數約為20萬根,相當于20名熟練操作工的工作量。
福華網絡管理部經理郭宏西說,該設備提高的不僅僅是穿綜效率,而且也改善了織造車間的條件,即使是夏天也不會感到很熱,溫度過高的話,設備運行出現故障會報警。
郭宏西表示,傳統紡織車間的高溫環境給很多工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織造車間不透氣,沒有安裝任何制冷設備,每到夏天,室內工作溫度都會達到40℃以上。悶熱的工作環境讓員工叫苦不迭,每年三伏天,惡劣的工作環境都在挑戰他們的身體極限。
“現在來到這里上班之后發現完全不一樣,高溫崗位已是過去式,員工長期處于比較舒適的狀態中工作,這就是智能化帶來的變化。”郭宏西說。
(來源:吳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