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紡織紡織企業來說,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其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知識產權能力的提升。”在10月17日舉行的第五屆江蘇盛澤紡織博覽會暨十九屆中國盛澤絲綢旅游文化節上,江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吳江分中心主任盧雨正對科技日報記者說,3年來,我們中心圍繞吳江盛澤紡織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綢都’,充分發揮學校在紡織領域的學科優勢,與重點紡織類企業建立深入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走出了技術開發與人才培養并重的發展合作模式。至今,已累計協助企業開發新產品超過50項,多項產品獲評省級新產品和省高新技術產品,大大提升了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
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盛澤鎮黨委書記范建龍告訴記者,吳江的企業創新意識強,尤其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大大小小企業家把眼睛瞄準世界最前沿的紡織技術和工藝,與江南大學、蘇州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等國內外紡織領域科研院校緊密合作,針對紡織技術和工藝難題聯合攻關,快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各類新型面料,滿足國際高端市場的需求,培養出了一大批“專精特新”紡織企業,推動了絲綢紡織產業快速轉型升級。
同時,盛澤注重產業發展與文旅融合,豐富絲綢文化的內涵,擴大絲綢旅游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盛澤紡織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響了盛澤“絲綢古鎮、紡織名城、面料之都”的品牌。
記者了解到,江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吳江分中心建立以來,中心十分重視相關合作企業的平臺建設,提升企業的持續研發創新能力。3年來,幫助企業建立多個各種省、市級研發平臺以及研究生工作站等,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平臺保證。除此,還累計幫助企業轉讓、授權各類專利近100項,其中發明專利幾十項。
如今,盛澤高技術含量的紡織新產品競相涌現,多次閃耀APEC會議、G20峰會、世博會等國際舞臺,引領紡織產品新潮流。能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傳統文化,是金頂獎設計師劉勇一直想創意的。今年9月,在紐約國際時裝周上,劉勇選用了多家盛澤企業的面料,以‘東方力量’為主題的48套原創設計作品,以其獨特的設計、高檔次的面料,打造出了一臺精品時尚秀,驚艷時裝周。
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王慶華說,“吳江產業特色鮮明、集聚度高,絲綢紡織作為主導產業之一,形成了千億級的產業規模、千億級的市場、千億級的企業,成為世界流行面料的集散地和風向標。今年,更是持續較快發展,預計全年銷售超140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這既是近年來吳江紡織業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加速創新轉型的結果,也得益于歷經往屆積淀、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的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