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耀斌介紹說,目前我國在各類口岸一共有262家免稅店,僅在北京、上海、廈門、以及深圳和青海設有少量的幾家進境免稅店,而這些免稅店的發展狀況跟近年來出入境游客的快速增長不相適應。
史耀斌表示,這都是針對當前的消費形勢,圍繞著滿足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系列部署,旨在增加公民購買較強的消費品進口,擴大國內消費,同時促進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5月25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通知:從6月1日起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14個稅目,商品的關稅平均降幅超過50%。
此前,據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認為,有關部門正在積極醞釀相關政策,有意扭轉諸如中國游客在日本搶購“馬桶蓋”以及海淘火爆等現象。
對于這種說法,史耀斌表示,并不是想把中國在國外的消費都拉回到國內,有些是不可替代的。不同國家都有不同國家的特色產品,而且中國游客出去以后,像其他所有國家游客一樣,都有購買當地產品、特產的習慣,所以不是說出臺這些政策要把中國游客在國外的消費都拉回到國內來,靠政策是拉不回來的,只要降稅大家都回到國內消費在邏輯上也很難做到。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稅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孫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從促進消費的角度提出了幾方面的建議:
第一,老百姓最主要的消費還是跟日常消費品有關,吃的方面,應該還要更注重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督,讓老百姓能夠吃的放心。
第二,對其它比如穿、用、住這里面一些污染的東西,如果能夠在這方面加強監管,也可以促進這方面的消費。
第三,要促進消費,最根本的問題還得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收入高了消費量自然就上了。
第四,還得完善各項社保政策,比如看病、養老,如果國家這方面的社保政策完善,可以免除很多老百姓的后顧之憂,大家就可以放心的消費了。
另一方面,對于上述一系列舉措,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將對代購業產生不小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