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出臺,引導制造業的轉型提升為國家重要方針戰略。而從制造業的全球發展格局來看,無論是日本的機器人新戰略、德國的工4.0規劃還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其實都是要以智能制造來重塑制造業發展潛力。內外形勢的變化,也要求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智能制造必須提速轉型。
9月24日,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與國家工信部、江蘇省經信委共同主辦的全國針織行業智能制造現場交流會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行。本次交流會也是我國針織行業首個以智能制造為主題的專業會議。會議通過現場參觀、政策解讀、專家講解等多種形式,來探索針織行業實現智能制造的各種可能。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本土制造業的增速也大幅放緩。對此,國家適時提出《中國制造2025》規劃,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在交流會上表示,新形勢下,紡織服裝重點推進智能制造工程,以此推進行業轉型。行業也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推出紡紗、滌綸長絲、針織、印染、無紡布及服裝縫制過程等6條智能生產線。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表示,中國針織行業出口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元,通過智能裝備和管理效率的提升,針織行業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但綜合成本上升及外貿競爭加劇將是行業未來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在行業即將迎來“十三五”的階段,針織行業必須依照行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劃,用兩化融合、“互聯網+”等技術,使行業重新回歸體面勞動及安全勞動,打造夢幻工廠。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要用好“互聯網+”,實現行業的智能制造,就必須重新認識“互聯網+”。“要實現智能制造,不是要用‘互聯網+’對某一個生產環節進行提升,而是要重塑行業生態,使產業價值鏈實現轉變。”
在針織智能化的推進方面,常熟作為本土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在智能制造方面也走在行業前列。對此,會議期間,主辦方也組織參會代表對艾詩麗3D經編全程型服飾體驗中心、五洋紡機數字工廠等進行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