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中旬以來,國內外期現貨棉價出現了大幅上漲,不僅儲備棉100%的成交,而且成交價格居高不下。受此影響,儲備棉輪出底價不斷上漲,短短半個月時間,輪出底價漲幅就達到了5.6%。
從5月16-29日,短短10個交易日,鄭棉主力合約出現三次漲停,截至到5月29日收盤價,1901主力較15日累計上漲2175元/噸,同時鄭棉紗上漲4040元/噸,漲幅分別為13.29%、17.26%。
據悉,此輪棉價大漲主要是受天氣變化劇烈、未來棉花產不足需和下游消費支撐影響。
1、棉價大漲帶來哪些影響?
河北滄州棉麻公司總經理孫成存認為,期貨價格連續上漲不僅提高了儲備棉成交率而且競拍激烈。
盡管市場現貨資源充足,但優質棉資源少、價格高、現貨采購存在一定壓力。河北力科紡織有限公司供應科于書章說,公司以生產中高端產品為主,新疆棉要求長度在28.5mm以上,強力在27cN/tex以上,當前采購優質現貨有一定困難,截至目前也只競買了1000多噸儲備新疆棉。
棉價大漲對下游紡企的銷售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河北華興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興表示,現在企業銷售很順暢,基本沒有庫存。總體上人們對棉價上漲有所預期,但是上漲過快對下游造成一定影響。盡管棉價上漲會帶動下游市場漲價,但時間會慢一點,比如每噸棉花價格漲了1000多元,紡織企業就只能分步來調整紗線價格,需要考慮下游客戶的接受度。雖然鄭紗也上漲了幾千元,但在棉紗現貨市場遠遠未達到這個漲幅,企業觀望心態加重。
2、棉價上漲之后迎來回調
6月4日,在禁止貿易商參與儲備棉競拍和增加紡織企業進口配額的消息傳出后,棉花期貨大幅下跌。6月5日,鄭棉強勢跌停,兩日累計跌幅超千點。
儲備棉方面,6月5日,中國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掛牌出庫銷售儲備棉3萬噸,實際成交2.26萬噸,成交75%,成交均價14598元/噸,下跌832元/噸,折3128價格 16254元/噸,下跌453元/噸。
外棉方面,美國德克薩斯州出現降雨的消息讓ICE棉花也是沖高回落,內外跌幅疊加下,火熱的棉花開始降溫。
雖然棉花上漲近有減產、遠有供求缺口的基本面支撐,但短期內漲幅確實過大,理性回歸對于棉花行業和種植戶都是雙贏結局,但后期繼續緩慢爬升的趨勢還將延續。
3、政策頻出是價格下跌的主要誘因
一方面,輪出政策規定2018年6月4日起至本年度輪出結束,儲備棉輪出交易僅限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停止非紡織用棉企業參與競買。紡織用棉企業購買的儲備棉,僅限于本企業自用,不得轉賣。
另一方面,中國棉花協會發文呼吁行業預警,并與有關部門溝通,將通過增發進口棉配額等其他措施增加市場供應,這些措施明顯都在增加棉花的供給量,目的就是給連續上漲的棉價降溫。從全球棉花供求關系來看,2018年國內外均不存在供給缺口,如果通過政策來增加供給量,那么國內價格將逐步回歸理性。
4、棉紡廠的利潤減少反映需求減弱
據分析,3月份以來紡紗利潤逐步回升,棉花價格越低利潤越高,正是棉紗的需求旺盛帶動了棉花的需求,即使棉花在3-5月份之間還仍在不斷摸底階段。隨后棉花價格大漲,棉紗價格也隨著不斷上調,但在最近一周中,棉紗價格出現滯漲,下游需求明顯減弱,加上棉花價格仍在快速上漲,從數據上來看,部分棉紗品種的利潤開始出現虧損,反應出下游承接能力不強。棉紗價格尚未站住,緊接著就是棉花價格出現大跌行情。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以棉紡廠模擬利潤來預測棉花漲跌趨勢,那么棉價在5月底就應該調整。
5、棉價未來走勢不會改變
從基本面來看,棉花播種時就遇到了大風、低溫等天氣,產量和質量相比于去年將會有所下降,但USDA預測全球消費量將增長3.9%,達到歷史新高,產銷缺口在5月份報告中首次出現,將是2018/19年度供求關系出現轉折點的基礎。隨著中國棉花去庫存不斷進行,棉花具備牛市的條件,因此再回到這波棉花起點幾乎不可能。
如果以棉花期貨技術分析來看,此波棉花期貨自16000元/噸上漲,當時的持倉量為59萬手,至最高19000元/噸時持倉量為145萬手,新增加的86萬手持倉成本約在17500元/噸,目前多頭仍有盈利,如果后期跌到17500元/噸附近時,那么解套的空頭和浮虧的多頭將會爭奪更加激烈。既然認為棉花今年已經具備了牛市的基礎,那么17000元/噸以下做多的機會將會來臨。
近期棉花市場大幅上漲勢必會損害棉花產業鏈的利益,政策的及時雨暫時澆滅了上漲的勢頭,但如果從全球的棉花供給角度來看,國內的這些政策不會影響棉花年度供應和消費,趨勢可能只是暫時放緩而不是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