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現場管理建議
前言:
生產現場是公司賺取利潤的主要場所之一,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生產流程、管理模式等不斷的優化和完善,更加合理地利用生產要素(人、機、料、法、環等),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力,提高公司的市場竟爭能力和市場反應能力。
生產現場人員現狀分析:
制衣行業生產現場是人員密集型的工作場所,絕大多數工作站是kao人手操作,但人是有感性的,會因為環境、心情、時間等不同而有所變異。經調查,目前車間生產流程因為員工在工作站上的不穩定因素(請假、曠工、自離、技能不夠、品質問題等),造成的流程損失較大,再加之車間人員配置不夠合理,有時車間管理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
1)組長(流程控制):
a組長請假:無人可調配,只好由組檢代理,組檢要控制生產流程又要負責組上的品質,造成的結果是產量、效率直線下跌、品質也不能保證。
b組長離職:因車間沒有儲備人員,管理者只好在車間抽調技術好、觀念好的出來擔任。
組長不但是公司管理方針的直接執行者,還是員工心聲匯報者。如果沒有一個培訓的過程,公司能放心把一條生產線讓其負責嗎?
2)組檢(成品檢驗):
品質保證的第一關,公司的品質能否得到客戶的認可,組檢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現有縫制車間每條生產線上一個組檢,沒有中檢或儲備組檢,一旦有人請假或離職,要么由組長代理、要么任由成品堆積在組上,造成許多管理上的隱患、流程不平穩等。
3)作業員:
a現有生產線上員工文化素質有待提高,有的連簡單的加減法 / 普通話溝通都經常出問題,公司要向集團化發展推行新的管理流程/系統就會較困難。
b生產線上如果有員工請假/曠工/離職或出現瓶頸工序,組長立即會感到措手不及,因為平時缺少多面手的培訓,產量、效率會直線下滑。
生產現場人員建議:
儲備干部
----
組長:
1)作用:
a能及時代理請假或離職的基層管理人員;
b協助產量、效率差的生產線;
c協助車間主任解決臨時問題;
d替換車間生產線上不稱職的組長(基層管理人員有一定的的壓力感)。
2)配置:
每個生產車間建議配置2~3個基層儲備干部(具體可討論決定)。
3)條件:
a高中以上文化素質;
b有一定的服裝專業知識或現場操作經驗;
c具有吃苦耐勞精神/能承受工作壓力/有一定的魄力和可塑性。
4)選擇:
a外面招收;
b內部考試提升(讓員工感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公平提升的機會);
c經過統一培訓放入生產現場。
5)工資:
按生產線組長的平均工資*相應的系數計算(具體可討論決定)。
6)安排:
車間主任直接管理。
7)培訓:
a車縫實際操作經驗由主任安排在車間培訓或做大貨封樣;
b生產流程由車間主任安排從裁床至后道統一學習;
c流水線管理由車間主任安排生產線上實際學習(可根據情況輪流組別);
d質量管理由工藝員在車間封樣或處理實際問題時現場指導;
e現場管理理論由公司相關部門統一培訓。
8)合同:
簽訂相關的勞動合同。
9)效果:
通過不斷的循環,整個基層管理者素質會逐步提高。
儲備干部
----
組檢:
培訓可參考組長。
多能工(多面手)培訓:
1)目的:
a在收線/開款時組長能盡快調節使流水轉入正常;
b在生產線遇到瓶頸工序時組長能及時調節;
c在有人請假、曠工時組長能及時調節保證流水線正常運轉;
d特殊問題的及時處理。
2)條件:
a工作態度好(有很好的合作心態、團隊意識、服從安排);
b動作快、品質觀念好;
c有個人發展的潛力(可作為培養儲備干部的對象)。
3)其它(IE部和車間管理人員已作好縫制車間各小組的培訓計劃,具體如附件)。
培訓組(車間作業員培訓基地):
1)目的:
a能及時地向生產線輸送對應的作業員;
b能對現有生產線技能較差的作業員進行培訓指導。
2)條件:
a初中以上文化素質;
b有一定的服裝基礎或操作經驗;
c具有吃苦耐勞精神并有一定的可塑性。
3)相關:
a生產線提前兩周向培訓組報備所需工種人員;
b培訓組根據生產線要求有針對性地培訓;
c生產線和培訓組隨時跟進新員工動態,減少新員工流失率。
4)其它(由現有的培訓組安排負責) 。
企業文化:
1)廠服:
a第一步考慮組長、組檢、車間主任、機修等用廠服顏色來區分,便于目視管理;
b第二步考慮普通操作員廠服制作;
c第三步考慮管理人員廠服制作;
d著裝統一,能增強團隊意識及合作精神;
e顏色、款式選好后可讓培訓組學員制作。
2)企業文化宣傳專欄/員工心聲專欄/合理化建議等;
3)生日禮物(點歌)/結婚祝賀/生病探望等(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4)休閑娛樂(閱覽室/企業月刊/文體比賽/燈光籃球場/公司超市/電話超市/周末影視等) ;
5)評比活動(優秀員工/優秀小組/優秀組長/優秀組檢/優秀寢室/小組員工流失率/缺勤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