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使用企業有限的培訓資源,實現企業的內部、外部培訓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培養出高素質的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員工。這是現代化企業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的現實問題。筆者認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企業遵循"四類員工、四類人才、四種方法"的方式開展員工培訓最為有效。
一、四類員工
根據員工現有表現和發展潛力企業應將員工分為四類:
1、 第一類員工:現在可能表現很一般,但是發展潛力具大,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把這類員工列為可培養的人才;
2、 第二類員工:現在表現比較好,同時具有很好發展潛力的員工,企業都希望有很多這樣的員工,可稱此類員工為明日之星;
3、 第三類員工:現在表現和發展潛力均在中等偏上,他們是一群可靠、實干的員工;
4、 第四類員工:現在表現很差,而且又沒有發展潛力,企業應關注這類員工并對其提出忠告。
根據這四類員工的不同特點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進行培訓。對于人才投入,筆者認為重點應該放在明日之星以及可靠實干的員工上。很多企業更多重視培養明日之星,明日之星固然重要,但是企業里的大量工作都是由可靠、實干的員工做出來的,所以加大對第三類員工的培訓,對推動企業快速發展更有效。
二、四類人才
企業需要哪些人才?筆者認為企業應將人才分為四類:領導人才、管理人才、專業人才、輔助人才。
1、 第一類人才:領導人才是決定做哪些事情;
2、 第二類人才:管理人才是把事情做正確做好;
3、 第三類人才:專業人才是解決具體不同問題;
4、 第四類人才:輔助人才是協助其它三類人才做好工作。
對這四類人才的培養要從適應公司發展的角度投入培訓。 其中,最難培養的是領導人才。如何能在錯綜復雜的市場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判斷哪些信息對企業有益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對領導人才的培養方法與其它人才的培養方法是不一樣的。知識、技能、工作方式、方法者非常重要。比如知識,包括市場知識、社會發展知識、管理知識,在快速變化的今天知識的更新也是日新月異的,因此不斷豐富知識、更新知識是非常必須的。
三、四種方法
筆者認為企業對員工培養的方法主要分為四種:
1、 第一種:課程知識傳授。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培訓方法。利用課程把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與員工分享和訓練,以便于他們發揮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2、 第二種:貼身式教導。
這種教導是員工的部門經理必須是他的導師。此種方法要求部門經理能夠對不同員工的表現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指導。導師可并不限于員工所在的部門內,可以鼓勵員工尋求外部導師,不僅包含部門以外的,也包含公司以外的。部門經理定期跟員工聊聊對企業本身的看法,聊聊員工碰到哪些困難以及可以提供的幫助,促進員工的成長。
3、 第三種:度假式學習。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及需求,允許或安排某些業務骨干每周有一天或者半天到大學去學習短期培訓課程,并希望他們學成后,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企業內部傳遞他們在學校所學知識,做到知識信息共享。
4、 第四種:輪崗式鍛煉。
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一位經理前兩年在公司的一個部門任職,接下來兩年,轉入另一個部門任職。這就是筆者所謂的"輪崗式鍛煉".它適用各類型的企業。一般情況,企業可以規定兩到三年內某些管理者的崗位就輪換一次。輪崗式式鍛煉對于管理者是最好的培養方式,新的崗位,新的職位,新的員工,新的問題,一切從頭開始,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出全能型人才。
四、培訓方法的選擇性應用
根據員工的表現及發展潛力將員工分類,以及認識到企業需要哪幾類人才之后,如何有針對性地對員工進行培訓,是提高培訓資源有效利用度的關鍵。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培訓方法的選擇性使用進行分類表述。
|
總結: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對員工培訓每投資1元,可以創造50元的收益,它們的投入產出比為1∶50.從這個意義上說,培訓是一種投資,而且是回報率很高的投資。GE、 英特爾和惠普都是全球最早提出"以人為本"理念的公司之一,而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是力求既貼近營運目標的需要又考慮到員工的職業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要在競爭中謀求新的發展,就必須建設一支掌握高新技術的員工隊伍,從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因此,高效使用企業的有限培訓資源,做好員工培訓教育,建立復合型人才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