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
進入1月中旬,棉花市場關于進口的討論多了起來。棉花進口方面,2016年的進口配額數量仍然是89.4萬噸1%關稅內配額。1月18-19日山東、江蘇的一些紡織企業陸續反映已接到領取配額的通知,紡織企業表示,2016年進口棉花將更關注品質,優質外棉是首選。外紗進口方面,目前市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會繼續大幅增長,預計2016年外紗進口或達到250萬噸。另一種則認為會有所下降,原因是,隨著國內外棉價差進一步縮小,進口紗在失去了原料成本這一優勢后漸顯頹勢,預計2016年外紗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下降。
賣棉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數據,截至2016年1月15日,內地籽棉交售率為75.6%,棉農家中仍存有大量籽棉,如何將籽棉變現是春節之前風行在棉農之間的一大熱詞。山東武城某棉農說,眼下他們村仍有30%的棉農一兩棉花也沒有賣。這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下游收購主體少且出價較低,棉農不舍得賣是主因。臨近春節,內地棉農加快了將籽棉變現的節奏。棉企同樣存在賣棉還貸的壓力。本年度以來,400型棉企的經營特點是加工量少、銷售難、庫存大。據業內估計,截至1月中旬,內地棉企共加工棉花120余萬噸,其中仍有近半數棉花在棉企手中。近日來,在山東、河北、江蘇、湖北等地不斷傳來棉企的叫賣聲,有的企業甚至表示現款交售價格可下調200元/噸。
催款
近日,不少企業反映銀行信貸員的催款電話一個接一個,不勝其擾但又躲無可躲。銀行催款,企業也在催款。本年度以來,內地一些棉企堅持“按單生產”,有單則收購加工,無單就停產待單,但仍有一些企業被下游廠家“零敲碎打”的欠下了一些貨款,春節之前催債成為了這些企業的主要業務。對于紡織企業來說,年前催款力度更大,要還貸,還要支付工人工資、原料費用、電費等。
三大“熱詞”炙手可熱,可這其中又透著多少業界人的心酸與無奈。
(中國棉花網)
相關文章 |
- 16-01-21·12月中國棉花進口量同比減少28.85%
- 16-01-21·棉花“天量”庫存危機何時解?
- 16-01-20·中纖局發布《2014/2015年度中國棉花質量分析報告》
- 16-01-15·中國考慮出售部分棉花庫存 或拉低國內棉花價格
- 16-01-15·黃河流域2016年還有誰打算繼續種棉?
- 16-01-14·棉花去庫存路漫漫 偏弱格局不改
- 16-01-14·棉花利空或漸成強弩之末
- 16-01-12·2015年12月CC Index月報

- “中國制造2025”,毛紡織行業給出“新澳”答案2022.04.29
- COTTON USA?首次線上舉辦CHINA COTTON DAY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及長期合作2020.11.13
- 做服裝外貿一定要知道的120條服裝術語2020.10.28
- 柯橋、盛澤、中大各檔口全面上漲!漲價潮背后原因何在?2020.10.15
- Burberry的維多利亞時代風格軟帽系列2020.04.14
- 美農業部份預測棉花消費負面影響持續2020.04.01
- ICE美棉周四跌至五個月低位報每磅59.70美分2020.03.16
- Valextra 帶來 2020 春夏系列 Tric Trac 手腕包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