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江蘇太倉檢驗檢疫局了解到,受我國收儲政策變化影響,太倉港棉花進口量大幅“跳水”,2016年僅檢驗進口棉花1.3萬包、2756噸,貨值501萬美元,同比降幅均超過60%,今年前兩月更是“零進口”。
2015年起,我國一方面不斷加大棉花調控力度,由“不限量收儲”調整為棉花“目標價格”,配額發放量也僅為加入WTO時承諾的89.4萬噸;另一方面大力實施“去庫存、減壓力”,輪出國儲棉,僅2016年儲備棉輪出總量就接近250萬噸,既充分滿足了用棉企業需求,也維持了棉價的相對穩定。該局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我國進口棉市場主要被美棉和印度棉占領,但去年印度棉減產“掉隊”,美棉又遭到國產棉增產提質的“狙擊”,進口量均大幅減少,目前“高品質新疆棉+地產棉+國儲棉”完全可以滿足國內紗廠需求,對進口棉的依賴度進一步下降。
據檢驗檢疫部門分析,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迅速發展,傳統制造業、高耗能和高污染產業增長放慢,能源資源產品進口增速下滑,加上近兩年國家收儲政策由指導價統一收儲改為直補棉農,使國內棉花價格持續走低,進一步縮小了國棉與進口棉的價格差,考慮到進口棉運費及配額成本,甚至出現價格“倒掛”,國棉在價格、品質上的競爭力全面顯現,預計進口棉花業務在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