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植棉效益下降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內地棉農植棉積極性下降,種植面積大幅減少,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棉花供應數量和質量,穩定國內棉花供需,從2014年開始,國家出臺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
此外,今年4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行情000061,診股)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其中意見指出以新疆為重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主產區為補充,劃定棉花生產保護區3500萬畝,國家再次從戰略高度明確新疆棉花生產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強調了兩河流域作為棉花生產的補充地位。
“棉花補貼政策實施這幾年來,新疆地區成效顯著,棉花面積和質量得到了保證,有了政策的扶持,今年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比去年有所增加。”南疆地區紡織企業人士說。
巴州農業局科長陸少雷介紹,巴州地區植棉量全疆第三,生產水平第一,地方上今年種植338.84萬畝,同比增加14萬畝,增幅4.3%。去年單產折皮棉138公斤。
“今年兵團二師的棉花種植面積為55萬畝,與去年持平,基本每年保持穩定,該兵團全部為機采種植模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永興供銷公司棉麻分公司經理景林說。
期貨日報記者在座談中了解到,目前棉花生長比去年晚一周,主要是低溫影響(刮風,下雨,冰雹等)。
棉花出苗期受災地區范圍波及較廣。“今年庫車地區的棉花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去年棉花種植面積有100萬畝,今年保證120萬畝。不過,今年棉花出苗前期連續兩次的風災影響,對出苗率的影響不小,有些地方受災嚴重的出苗率有50%。”庫車縣棉麻公司副書記陸軍說。
據悉,3月20—4月9號期間播種的棉花出苗率損失50%,今年5月份以后種的出苗率有70%。“今年棉花種植早的話,出苗率不好。不過從5月份開始到現在,天氣很好,苗情長勢良好。”庫車縣棉農王運梅說。
記者在調研中得知,今年棉花播種期受連續下雨的影響,棉花的出苗率偏低,出苗情況有一半,也有個別農戶重新播種。期間由于下雨的頻繁,今年播種期間拉長,從前期的播種到受災后的補播,種植期持續一個多月。
阿克蘇農業局的相關人士介紹,2017面積752.16萬畝,長絨棉155萬畝,去年729.18萬畝,增加22.98萬畝,增幅為3.15%,實際種植可能大于752萬畝,全疆最大的產棉地區。庫車沙雅新河占整個阿克蘇地區的70%。
陸軍認為,南疆棉花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不過受天氣影響,前期出苗率較往年偏低,今年的棉花能否豐產,主要取決于7—8月份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