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山東、江蘇等內地庫“雙28”南疆手采棉、“雙29/雙30”機采棉的公定報價高達16300-16500元/噸、16500-16700元/噸(少數貿易商“雙29”手采棉報價16800-17000元/噸),儲備新疆棉、鄭棉主力合約與新疆棉現貨的價差均為1000-1200元/噸。
那么從棉紗、坯布的市場價格和表現來看,紡織企業可承受、可消化的棉價是多少呢?以中配C32棉紗為例。7月份以來,國內各輕紡市場、紗廠普梳、精梳紗及氣流紡紗的報價整體陰跌下滑,雖然幅度并不大,但訂單疲軟、紗廠去庫存及由下游傳導的現金流全面收緊的壓力較大,紗價進入下跌通道,短期見底、企穩、反彈的希望不大,目前C32S紗的23000-23200元/噸左右,配棉以儲備新疆棉+2016/17年度地產棉或進口美棉(西非棉、印度棉等)+地產棉、2016/17年度新疆棉+地產棉(含儲備地產),以50%儲備新疆棉+50%儲備地產棉的成交價為例。
一、紡紗直接成本:(50%*14124+50%*15307)*1.06~1.08(儲備棉紡紗損耗稍大)+5800元/噸(加工費,含工人工資、水電費等等支出)=21400-21700元/噸;
二、C32S紗綜合成本:21400~21700+400~500元/噸(以生長周期為兩個月計算財務成本)+200~300元/噸其它支出(含銷售成本、倉儲等)=22000-22500元/噸;
三、如果全部采用儲備棉紡C32S紗,紡企利潤大概500-1000元/噸;
四、如果紡企從貿易商手中接儲備棉,利潤下調150-200元/噸;如果紡企用2016/17年度3128/3129(斷裂比強度26-27cN/tex)、高品質進口棉(港口外棉人民幣售價)+地產棉紡紗則基本沒有利潤甚至稍有虧損。從利潤情況來看,下游紗廠能給予棉花上漲的動力和空間并不充足。
中國、印度、美國棉花現在生長狀況良好,供應端的增加讓棉花價格難以再上漲。另外2017年國儲棉拍賣繼續進行,持續至8月31日。按照現在的國儲棉拍賣成交率在70%以下來推算,國內棉花供應充足,亦不支持價格上漲。
對于后市,肖鋒波表示,雖目前國內棉花生長狀況良好,市場對于2017/18年度棉花增產預期占主流觀點,價格下行也在消化這一因素。產量增加勢必會修改2016年投資邏輯,但棉花產銷缺口仍在,且隨著中國棉花庫存不斷減少,未來半年棉價下跌幅度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