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日前發布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指出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兩會”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完善資金使用管理機制。本網對其中涉及棉花的項目匯總如下:
一、農民直接補貼
4.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繼續在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棉花目標價格水平三年一定,2017—2019年為每噸18600元。補貼資金采取“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付給棉花實際種植者。
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7.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穩定服務的主體,針對糧食等主導產業和農民急需的關鍵環節,為從事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集中連片推廣綠色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五、支持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
16.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突出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兼顧薯類大豆、雜糧雜豆、棉油糖、菜果茶等品種,選擇一批生產基礎好、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產業帶動強的縣開展整建制創建,示范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
六、支持農業資源生態保護和面源污染防治
30.推廣地膜清潔生產技術。在內蒙古、甘肅和新疆開展廢舊地膜回收整縣推進試點,支持100個縣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加工體系,推動建立經營主體上交、專業化組織回收、加工企業回收、以舊換新等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為重點作物,示范推廣地膜覆蓋、集雨補灌、抗旱抗逆等節水技術,地膜厚度不得低于0.01毫米。
七、支持農業防災救災
35.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納入中央財政保險保費補貼范圍的品種為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和天然橡膠,按照農業保險“自主自愿”等原則,農民繳納保費比例由各省自主確定,一般不超過20%,其余部分由各級財政按比例承擔。在13個糧食主產省的200個大縣深入實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啟動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