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易數據來看,截至6月5日當周,基金凈多頭持倉進一步飆升至12.64萬手,為15個月高位,足見資金的樂觀情緒仍在不斷升溫。從根本上講,當前的上漲和7月合約交割前的點價盤數量沒有關系,而是市場對后期的全球供應趨緊的一種實實在在的擔憂。國外分析師表示,上周ICE期貨重拾漲勢與下年度全球供需狀況發生重要變化有著直接關系,這在中國考慮增發配額之后成為鐵定的事實。
隨著全球棉花消費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市場的關注點也將從全球新棉供應增加快速轉向如何保證新棉供應,這種對供應的強烈擔憂是牛市的明顯特征。后市價格上漲預期形成后,任何影響到主產棉國供應的消息都會牽動市場的神經。國外人士認為,截至目前,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甚至烏茲別克斯坦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產量方面的隱憂。在現貨市場上。眼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都出現了未來兩個年度以上的銷售。隨著中國與全球市場的融合,各國對高等級棉資源的爭搶早已開始,并且將愈演愈烈。
本周三,美國農業部將發布6月全球產需預測。彭博社最新的每月市場調查顯示,考慮到近期各國的天氣狀況以及中國透露的政策信號,分析師普遍認為報告將調減下年度美國及全球的產量和庫存。目前,天氣、點價盤、國際政局和宏觀經濟都會干擾市場走向,棉價短期仍將維持較強震蕩。
從長期看,ICE期貨的上漲雖然讓人聯想起2010/11年度的超級行情,當時棉價最高達到了230美分,但兩個年度之間的差別巨大。7年前,美國和全球的期末庫存只有160萬包和4155萬包,下年度的預測分別是520萬包和8375萬包,是上次的2-3倍,因此不宜對后市價格有過高的預期,也許在230美分的基礎上打個對折會比較現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