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楚、阿克蘇、巴州等地棉花加工企業反映,內地棉花貿易商對手摘棉的采購標準放寬,只要符合期貨倉單生成條件(少數涉棉企業仍堅持長度28mm以上,斷裂比強度27CN/tex以上,馬值3.5以上,雜質含量2.0%以內的提貨標準),疆內外監管庫均可(含期貨交割庫)。
江蘇、山東幾家貿易企業表示,計劃擴大采購的主要原因:一是3月份前采購的高可紡性北疆機采棉已售罄,手中基本沒貨了。目前疆內“雙28/雙29/雙30”高升水的皮棉資源非常少,再加上北疆低馬值、斷裂比強度小、雜質含量大的后期花大量推向市場,因此南疆能生成倉單的手摘棉性價比優勢顯現;二是相較囤現貨、待大漲的“敞口”風險而言,雖然“基差”點價操作平均利潤只有150-200元/噸,但貿易商將棉價大漲大跌的風險調整為可控甚至零風險。
3月23-25日,庫爾勒、阿克蘇兩地監管庫3128/3129級不僅毛重提貨報價普遍上漲至16000-16100元/噸,而且軋花廠、中間商大多咬定“一口價”或只讓利20-30元/噸,高低捆綁出貨現象也增多,整體疆內棉花市場由2月份以前單一的買方市場逐漸向買賣雙方市場轉變。
從調查來看,截至3月下旬前新疆地方企業的皮棉入庫、銷售進度要快于兵團。2018/19年度新疆地方棉花品質、品級、含雜等各項指標較前兩年不斷提升,與兵棉的差距縮小,內地紡企、貿易商對北疆機采棉的認可度、接受度提高。另外兵棉不僅與地方企業皮棉的價差維持在400-500元/噸,而且3月份前移至內地消費區倉庫的資源也少。地方棉與兵棉相比,軋花廠、中間商皮棉報價隨鄭棉漲跌靈活調整,還能為客戶提供代發運、代采購甚至設1-2個月帳期等全方位服務。